今年5月下旬,国家水利部专家调研组深入金昌市进行调研。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金昌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地方经济社会和国家镍钴工业基地持续发展提供了水利保障,也为缓解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作出了积极贡献。
金昌是我国108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治水方略,全方位、多层次抓好节水工作。省水利厅将金昌列为建立节水型社会试点之一,在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厅主要领导多次赴金昌检查指导节水工作,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节水思路和指导性意见。市水利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困难,真抓实干,不断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突出重点,精心做好农业节水大文章。金昌市上下按照以水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型特色农业。坚持以水定地,压缩面积,坚决砍掉了一批耗水量大、经济效益不突出的种植品种,积极发展用水少、效益高的品种。推广喷灌、管灌、滴灌等高新技术节水面积近9万亩。切实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农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减轻了土地压力,缓解了用水供需矛盾。
深挖潜力,下功夫开展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和城市污水处理回收工作。在省、市水利部门的指导下,工业用水大户金川公司,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措施,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截至2005年,全公司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到74%,万元产值耗水量降至107.53立方米。目前,金川公司投资2亿元,正在建设日处理工业污水5万吨的污水改造项目,工程投入使用后,工业废水基本能够达到零排放。同时,市上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争取列入国债资金项目,概算总投资1.54亿元,设计日处理污水8万立方米。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投入使用后,市区生活污水可全部得到回收利用。
以项目为载体,加快节水工程建设。金昌市水利部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先后争取水利骨干项目11项,资金达9.3亿元,促进了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全市两个大型灌区全部列入国家续建配套项目并顺利实施;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立项并相继开工建设;3个中型灌区列入国家改造计划;90%以上的骨干水利工程列入国家建设计划;符合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水利项目有95%以上立项并相继开工建设。节水工程建设以国债项目为龙头,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东、西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991.2万元,建成干、支渠114.47公里;日协贷款节水灌溉工程完成投资3927.23万元,共衬砌干支斗渠104.88公里,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0.63万亩,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
针对水资源日趋短缺的现实,金昌市投资2.66亿元,开工建设了跨省跨流域的“引硫济金”引水工程,年设计从青海省硫磺沟引水4000万立方米,工程已全面竣工通水。投资1.283亿元,建成了城市供水工程,年供水1500万立方米,保证了全市人民正常的生活用水。
坚持依法治水,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近年来,先后制定颁布了《金昌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金川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细则》等地方性水利规章制度。目前,正在着手制定出台《金昌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金昌市农业用水交易指导意见》两个规范性文件,为依法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加大了水利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严厉打击浪费水资源行为,使水资源管理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金昌的节水工作跨上了新的台阶。市水利局局长李生庆向记者介绍说,到目前,全市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多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0%以上。渠系利用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44%提高到现在的6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九五”末的64%提高到现在的74%;大型工业企业的万元产值耗水量已降至107.53立方米。节约用水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变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