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4日报道 港媒称,今年不少香港的商户表示,“五一”假期生意冷清,甚至较去年同期暴跌50%。
据《香港商报》5月3日报道,商户归咎于少数激进分子经常在游客区“搞事”,称他们令内地游客望而生畏。多名立法会议员则齐声谴责激进分子,批评他们别有用心,最终令港人蒙受损失。
立法会议员叶国谦说,本港资源有限,需依赖旅游业支撑经济,奈何最近有人频频发起“驱蝗行动”,四处滋扰内地游客,损害整个香港利益。他说,现在内地游客有很多选择,不一定要来港旅游消费。叶国谦呼吁港人指责和揭发这些恶行,制止他们的搞事行径。
立法会议员何俊贤批评,“驱蝗行动”、“随处便溺摄影大赛”等均属偏激行为,无助解决问题,更会影响香港声誉,继而令游客失去信心。
立法会议员陈克勤批评,有些问题本来通过理性讨论和包容便可解决,但部分人或政党却小事化大、破坏社会安宁。他说,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应歧视游客,市民应发挥好客之道。
立法会议员蒋丽芸称,自香港回归以来,中央政府处处给香港特别的关爱,但少数激进分子却以“搞事”回赠。她担心这样会激发内地人对港人的不满情绪,并影响他们来港旅游的意欲。蒋丽芸建议港府加强宣传,令内地游客更熟识港人生活习惯。而餐厅、酒楼亦可开放厕所给游客使用,这样便可减少不必要的争拗。
《香港商报》5月3日报道称,香港的消费市道,虽未至步入寒冬,却肯定渐离盛夏。适逢“五一”假期,虽然首日入境内地游客仍有逾14万人次,但观乎市况未见特别畅旺,部分商户更抱怨今年丁财两不旺。
中国经济增长减慢、内地游客消费模式转变,以及最近本港个别激进人士发起的“驱蝗行动”,多多少少均拖累了本港的旅游及零售表现。
的确,游客数量无论太多抑或太少,同样都会带来问题,重点是如何妥善做到趋利避害,这才是发挥港人智慧的应有方向。
首先,针对个别游客不文明的问题,绝对不应以同样不文明的手法来以暴易暴——难道法治不是香港一直赖以成功的核心价值?法治不单只有惩罚,更重要的是其教育功能,以儆效尤、约法三章,这才是文明社会规范秩序的应有之义。
资源方面,对于必需品,例如孕妇床位、婴儿奶粉等等,除非供应足够有余,无疑应该优先照顾港人需要。至于其他范畴,则可增加供应、管理需求,以及开拓高增值旅游服务,例如医疗及疗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则旅游业既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亦可贡献更多经济产值,其发展才能够更持续、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