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聚焦:
谢家湾乡:实施“整乡推进” 推动开发扶贫趟新路

(正在建设中的姚年公路)
过去,村民走的是坑洼路、住的是土房、柴草乱放……如今,村里的路变成水泥路了、房子变漂亮了、环境美了,村民们纷纷表示:和城里一样了!这是甘谷县谢家湾乡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带来的变化。近日,“走基层•话发展”联合采访组,深入甘谷县谢家湾乡进行一线采访活动。
谢家湾乡位于甘谷县西北部,是甘谷县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乡,全乡地处高山地带,山大沟深,水资源贫乏,十年九旱。2011年底,全乡共有农户5328户23509人,其中贫困户3906户、贫困人口17578人,贫困人口平均收入为1738元,贫困面达到78.5%。整乡推进项目涉及的村有地儿湾、年家湾、马家窑湾、鲜家坪、马家沟、麻柳、西崖、韩窑、白家局、山庄、沟滩、刘河等12个村。截止目前,已完成硬化村组道路1.5公里,占任务的50%;砂化村级道路路基工程完成17公里,新建文卫设施主体工程完成2处,其余2处正在施工;新建苹果园3549亩,占任务的81%。

(年家湾流域五千亩梯田示范点)
按照省、市关于试点项目建设要求,结合全县农业发展总体思路,谢家湾乡以“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为主线,在实施整乡推进项目村重点规划了梯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安排了以苹果园、良种马铃薯引进推广种植、建立扶贫互助社等为主的增收项目和新建村文化卫生培训设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的科技扶贫项目。

(梯田建设带来的变化)
多年来,谢家湾乡立足乡情,始终把水土保持工作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走以梯田化建设为主,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经过该乡上下不懈努力,全乡生态环境和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大大提高,以山地梯田为载体的林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止目前,全乡累计兴修梯田24850亩,今年10821亩梯田建设实施后,全乡98%以上的耕地将实现梯田化,极大地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粮食产量,推动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

(谢家湾乡乡长何平在年家湾梯田建设示范点接受记者采访)
曹胜录是谢家湾乡年家湾村的村支书,提起机修梯田的好处,这位朴实的老党员打开了话匣子,他风趣地说:“我们这里十年九旱,庄稼产量低,有时绝产。下上一场大雨,把肥土全丢了,洼地就像猫抠了。经过这几年修梯田政策的实施,把洼地都推平,产量保住了,水土也保住了,攒金攒银不如把地修平!”老曹还说他家的山坡是绿园,耕地是田园,房后是果园,家庭是乐园。正如谢家湾乡乡长何平说:“山地梯田挑起了农业的大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坚实基础,为谢家湾这个贫穷山区创造了循环利用的资源,成为当地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天梯’”。

(新集流域果园建设和地膜马铃薯示范点)
梯田修好了,那接下来该如何做呢,地里该种些什么呢?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动起了脑筋,想起了办法,他们认为,果园就是发展的思路,只有发展了果园,农民才能真正的利用好梯田,才能增收和致富。

(乡村两级干部为果农进行技术培训)
近年来,谢家湾乡以果园建设为重点,积极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农增收。在谢家湾新集沟流域进行了点、线、面结合,整流域开发的探索和实践。打破以往户界、村界按照流域划分,以扶贫资金为平台,整合农牧、交通、水利等相关项目资金,推梯田、修水渠,建公路,为群众盖新房、建沼气、通自来水;遵循当地群众意愿,利用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果椒产业。通过近几年的项目实施,流域内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增收产业培育效果显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加。如今,当地群众是“新房新路新生活,有地有水有产业;家家桌上有肉菜,户户都是机械化”,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2500元。

(谢家湾乡计生办主任丁文田在新集流域接受记者采访)
该乡计生办主任丁文田说:“新集流域是谢家湾乡果园建设和地膜洋芋示范区,在新建的果园里种植了2100多亩地膜马铃薯,这样可以在苹果树生长的初期,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下一步,乡政府将加强对群众的培训,从施肥、病虫害的防治、修剪这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尽快使这一片果园建成产生效益。”自坪村的赵新喜是一个老果农了,虽然正在修剪的苹果树已经老化了,但每亩地的收益还是比种庄稼强多了。本有进一步扩大果园面积的他,借助机修梯田这个东风,花很少的钱推平了自家的坡地,一口气就建了15亩新果园。

(谢家湾乡党委书记马福胜正在查看冬小麦长势情况)
除了果园建设,谢家湾乡还在姚杨公路沿线东庄、西庄、谢家湾等村规划了5000亩优质党参标准化生产示范点,截止目前已完成820亩,示范点建成后,亩产鲜党参达5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甘谷县西北片万亩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示范点项目,涉及该乡新集流域永丰、汪坪、大坪三个行政村702户2819人,该项目选用抗锈丰产优良品种,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技术,通过集中连片种植,使优良品种推广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100%,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促进了农民增收。

(谢家湾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示范点)
为了确保整乡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乡上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整乡推进”工作中资金落实、检查验收、后续管理等工作。项目所在村委成立了“整村推进”各项目实施小组,由各片片长任组长,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规划,做到了项目到村、责任到人。制订了科学的实施方案。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分步骤详细地对4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全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做到了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从方案制定到项目启动,坚持把群众参与贯穿到“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工作的不同环节,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反复论证计划项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了项目不盲目上报,资金不重复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扶贫效益。

(谢家湾乡刘河村大棚韭菜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