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户有了新盼头
甘肃日报记者 赵建卿
全省即将展开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消息,犹如和暖的春风,吹暖了甘谷县北部干旱山区贫困群众的心田。甘谷安远镇马坪村的特困户马录民感动地说:“省上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城里的干部要帮助我们扶贫解困,这下我们的生活又有了新盼头。”
走进特困户马录民家,记者看到,在院子的一角,马录民的两个儿子正蹲在地下和本家叔叔马建强剥着玉米棒。3间主屋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盖的土坯房,屋里光线不太好,房屋地面也是黄土的,坑坑洼洼,一位老人躺在土炕上。“这是我父亲,75岁了,这几年一直有病。”马录民介绍说,他家有7口人,主要靠种地为生,年景好时口粮还够吃,年景不好时就不够吃了,只能依靠低保维持生活。
马录民的两个儿子都在天水师范学校读书。马录民指着两个儿子说,他们的学费都是自己打工赚的。大儿子鹏鹏说:“我们哥俩明天就去兰州打工,这样可以赚到一部分学费。这几天多帮家里干点活。”
马录民的父亲常年卧病在床,母亲残疾,弟弟是智障。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负担让40多岁的马录民面容苍老,愁眉难展。
“有城里的干部来帮扶我们,现在有盼头了。希望帮扶干部能给我们带来致富的好办法。”马录民说。
马坪村特困户马跃平刚满40岁,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2010年,他患了腰脊椎结核病,是村、镇两级政府帮他渡过了难关。“我上有85岁的老父亲,下有一儿一女。现在我的病虽有好转,但不能干重活,无奈之下妻子只能到外地打工了。”谈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城里干部要帮贫困户扶助解困时,马跃平说:“这下可有盼头了。”
马坪村位于浅山干旱区,土地贫瘠,收入单一。全村有156户281人,土地面积2482亩,人多地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马全民告诉记者,村子里像马录民、马跃平这样的特困户有31户,“村子里能干活的都出去打工赚钱了,没有劳动力出不去的,只能靠天吃饭,依靠农村低保生活了。”
“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非常令我们振奋。希望帮扶干部给我们安远镇的长远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办法。”安远镇党委书记薛希武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