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傍晚的最后一丝余晖,甘谷人一天的生活都与跳舞息息相关;交谊舞、锅庄舞、秧歌,日复一日的在广场街巷交替上演。“走,到广场跳舞去!”一句简单的口头禅,道出了甘谷人心中的喜悦和幸福。
近几年来,甘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理论武装教育、舆论宣传引导、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品牌构建等方面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变文化“软实力”为发展“硬功夫”,激发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充足干劲,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思想文化保证。
理论武装:塑造精神之基。甘谷坚持把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的中心内容,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主题培训班175期;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乡入村宣讲活动50场次,全县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县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各层次领导干部赴发达地区学习考察,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为创新开展工作提供了思路。
新闻宣传:打造城市之窗。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甘谷新闻网等宣传阵地,挖掘、整理、推广了国家、省、市级先进典型30多个。积极参加全国、省、市重大节会活动,在各类媒体开辟甘谷专栏或专版80多个,制作了高规格的宣传画册、光碟等外宣品;精心策划,选好主题,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的交流合作,使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宣传甘谷的发稿量做到了每年稳中有升。不断优化媒体结构,拓宽宣传领域,改进宣传方式,成立了县外宣办和县新闻中心,创建了甘谷新闻网,成立了天水电视台、《天水日报》驻甘谷记者站,在全县建立了专兼结合、覆盖广泛的网状通讯员队伍,甘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文化强县:提升发展之美。坚持“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每年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歌咏比赛、书画展和武术汇演等大型文化活动40场次。特别是广场文化活动开展以来,共演出26个专场、450个节目,观众超过35万人次。积极开展文艺作品创作,完成了大型秦腔历史剧《睢阳魂》、长篇报告文学《甘泉梦》等文艺作品15部,其中,《睢阳魂》荣获全省庆祝建国60周年新创剧目调演二等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申报全省文化产业项目贴息企业3户;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整合了执法力量,规范了执法行为,确保了全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文明建设:铸造城市之魂。采取巡回演讲、知识竞赛、评选孝星、拍摄公益广告等有效形式,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八荣八耻”、“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甘肃精神”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了各级各类道德模范推荐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先后推出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示范点20个,涌现出生态中国十大人物和感动甘肃、感动天水十大人物等国家、省、市、县级道德模范10个。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项希望工程来抓,先后组织开展了“校园拒绝邪教”、“远离毒品”、千名干部进学校作禁毒报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一系列教育整治活动,不断深化了“零点断网”专项行动,设立了警务室、报警点,建立完善了校外住宿生档案;广泛开展了“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示范家长学校”创建、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和希望工程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先后创建各级各类示范家长学校21所,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驶入了健康向上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