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甘谷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农、重工、活商、兴教”战略,围绕建设“一城、三园、四基地”的总体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32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3.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同比增长22.4%;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00元,同比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39元,同比增长20.2%。
从即日起,本网特推出2011年重点工作系列报道,综合反映农业、工业、商贸业等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旨在使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再添措施,再鼓干劲,顺利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三级城市
今年以来,甘谷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围绕一个主题、建设两支队伍、深化三项改革、实施四大工程、实现五个目标的基本思路,突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林果产业发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快了全县林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科学谋划,多措并举提升造林质量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年,按照省市领导把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打造成形象路、宣传路、生态路、产业路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甘谷县林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启动实施了天定高速公路沿线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按照“先行规划,集合资源,高起点绿化,全方位建设,整流域治理”的原则,早安排、早规划、早动手,全力打造天定高速公路沿线绿色长廊。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天定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甘谷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区域面积11.8万亩的南北两山范围内,规划了沙沟流域、渭南浅山、渭北磐安、渭北新兴西片4大造林绿化工程区。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现有林地加强管理提升质量、三荒地造林、退耕地优化林种树种结构、耕地锁边、难利用地封山育林。先易后难,由近及远,以常青树为主,落叶树与常青树、针叶树与阔叶树相结合。我们计划用3—5年的时间,在天定高速公路沿线南北两山造林5.2万亩,全力打造天定高速公路沿线绿色长廊,实现“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村庄常青化,退耕经林化,荒山全绿化”。
二是规范管理,靠实责任。按照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求,深入推进 “个体承包”的造林机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选择资质高、信誉好、实力强的业主承包造林工程,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包三年管理。对造林绿化工程全部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议标制、合同制、监理制、部门联合检查验收制和资金拨付报账制等工程管理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规范运行。在具体操作上,针对造林绿化季节性、时效性强的实际,采取一名业主只承包一个造林绿化工程区,一个造林绿化工程区派驻一组全程监理的办法加快造林进程,并且都按照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对项目负责人、监理人、承包人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从区域面积、造林类型、质量标准、工期要求、承包方式、苗木规格、栽植技术、抚育管理等方面加强服务指导,规范工程管理,实现造林工程的高标准、快速度、高质量、严要求,确保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为造林苗木成活、造林成果巩固、林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大造舆论,强化宣传。春节刚过,通过新闻媒体就开始大力宣传天定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绿化建设规划。造林工程启动以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大字、标牌,全力营造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森林公安、林政稽查、护林防火车辆的频繁巡查,有力地震慑了在禁牧区放牧人员。尤其是3月15日县直机关干部职工的义务植树活动,更是把今春造林绿化掀向高潮。

——狠抓补植,切实巩固历年造林成果
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从2004年以来,为甘谷县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自然灾害以及项目后期监测的需要,补植补造及病虫鼠兔害防治工作已成为今后监测期间的重点。为此,今春在古坡乡、武家河乡、磐安镇、大像山镇完成补植补造4000亩。在整个项目区及周边非项目区全面开展病虫鼠兔害调查防治工作,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改善生态环境,破解三农难题,增加群众收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由于近年来的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第三产业,导致一些退耕还林工程病虫鼠兔危害,人为放纵破坏,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为此,林业局根据去冬今春逐乡镇逐村组逐小班逐地块自查上报来的结果,把历年退耕还林工程的补植补造作为全县造林绿化工作的一个重点,靠实责任,强化措施,大抓狠抓,抓出实效。
在项目建设这个层面上:抢抓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期机遇,积极争取,适时调整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建设任务,从而确保补植补造建设资金能够落实有保障。采取三种补植补造模式,对当年国家和省上检查验收的重点工程和难以组织群众补植补造的区域,采取个体承包的办法,公开招标,寻找业主承包补植补造工程。村委班子能力强,能够当家作主,组织广大群众投工投劳的,由林业局提供苗木,乡村组织群众开展补植补造工作。群众务农务林基础好,发展经济林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区域,乡村组织群众自发补植补造,进行林分树种改造,并给予适当苗木补助,调动群众发展林果产业积极性。
在行政推动这个层面上:根据林业技术人员对历年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数据,给各乡镇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乡镇村委限期整改,狠抓落实。以县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的名义,给各乡镇主要领导发通知,阐明退耕还林的利害关系,促其狠抓落实。

——流转土地,积极营造生物质能源林
甘谷县认真贯彻落实天能办发〔2011〕4号文件通知精神,按照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土地流转合同稽核2.6万亩。其中:谢家湾13村7532.8亩;礼辛9村9352.2亩;安远7村5668.13亩;大石9村3748.5亩。完成造林3100亩,其中:谢家湾西庄、勿步岘1300亩,汪家山庄1000亩;大石赵坡800亩。近期给凯迪公司完成4乡镇38个村的林权证办理工作。

——确权颁证,不断完善林改档案资料
甘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2009年西坪乡试点,2010年全面启动以来,全县共成立乡村领导小组420个,林改理事会386个,培训县乡村林改骨干33次1230人,从相关部门抽调林改工作人员419人。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372个村委已全面完成村组承包方案的票决、公示、报批、勘界确权、签定合同、林权申请登记、颁发林权证、建档备案工作。全县共确权面积46.1万亩,其中家庭承包43.03万亩,家庭承包率达93.3%;每户一证,颁发林权证99781本,颁证率达100%;整理归档立卷五类15172卷。
一是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调查摸底、宣传培训、制定方案、勘界确权、签订合同、申请登记等重点环节的工作、按缺啥补啥,错什么纠什么,哪个环节薄弱就补哪个环节的原则,对前段工作彻底进行一次“回头看”。“五会定案”的会议记录做到标题明了、讨论发言真实、决议切合实际、签名真实、人数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四榜公示”有内容具体准确的公示榜底和清晰的照片;各种表册的签名真实一致,数据间关系符合逻辑,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的“六对口”;林地划分群众,达到面积准确、四至清楚、界桩永久,切实提高林改质量,确保林改工作公平公正、程序合法、群众满意,资料真实、档案齐全、管理规范。
二是抓紧颁发林权证。林改办和各乡镇林改办的工作人员数月如一日,积极督导村组干部认真核对林改资料,经检查准确无误的申请资料,给农户领取并填写林权证。全县9万多户的林权证填写颁发工作预计在8月底全部完成。
三是积极探索后续改革。林改,给农户分林到户,颁发了林权证不算全部完成,仅仅是主体改革完成,还有后续改革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林改后续产业开发建设工作。力争在森林资源增长、农民增收上取得明显成效。

——依法行政,严格保护林地森林资源
一是清理林业行政执法依据。甘谷县将原有的21个行政许可、53个行政处罚职权调整为14个行政许可、90个行政处罚、1个行政强制和3个行政征收项。在日常的林业行政执法过程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严格林业执法程序。狠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软件资料建设。今年6月份,县林业局代表县上顺利通过市政府法制办的全市上半年依法行政工作检查,得到市检查组成员的一致好评。
二是切实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为进一步靠实各乡镇护林防火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护林防火责任书。今春林业局在天门山蒋家屲、七把刀和簸箕屲发生的由于学生游玩引起枯草着火事件,表明全县森林防火形势相当严峻。一方面与教育部门联合发通知,教育学校的学生不要上山玩火;另一方面针对天门山、大像山一线的景区距离城区和学校近,上山人员较多,尤其是清明、五一、三月八、四月八春游会期间人员杂的实际,从周边乡镇抽调30多名护林员,加大巡查力度,强化防火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店子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责成店子林场职工走村入户强化宣传,给各个工区和护林队增配防火器械,在重点地段进行防火演练,细化管护责任区域,靠实护林人员责任,从而确保森林防火万无一失。
三是进一步加大林政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上半年共查处各类案件19起,其中:林政案件7起、治安案件7起、火灾案件4起,收缴罚款23000元。出动警力186人次,积极开展“春季攻势”、“涉爆涉枪安全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打击乱采滥挖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和“严禁乱采乱挖破坏林地”的专项行动,有力地震慑了林业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改善了林区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