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评审 多元化监督 动态化管理
甘谷发放农村低保金逾千万元
“两个肢体残疾的儿子,两位多病的老人,李双保一家几乎没什么收入”。但他家自纳入农村低保后,每月有了200多元的收入,李双保高兴地说,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像李双保一样,甘谷县有2192名残疾人领上了低保金,有8839户、37200人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全县今年前三季度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495万元。
甘谷县农村低保启动于2006年10月,经过两年的运行,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表现在:程序化评审:每个低保对象的确定,除按统计口径核算其家庭收入,按年人均685元的标准测算月补差金额外,还须经过村级初审评议、乡镇审核、县民政部门审批的“三审”程序;规范化公示:低保对象入保时,经过村级初审评议后公示,乡镇审核后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后公示。公示内容、时间等进行照相存档,确保公开透明;社会化发放:在低保资金管理中,县上始终坚持专款专用,财政专账专户,专人管理和封闭运行的制度,保证了低保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多元化监督:县上多次组织民政、财政、扶贫等部门,深入乡、村和农户家中,核查低保对象是否准确,资金是否落实到位,评议记录、公示照片是否齐全,档案资料是否规范,问题发现在萌芽状态;动态化管理:民政部门定期对低保对象进行审核,做到低保对象有出有进,补助金额有升有降。低保对象家庭人口或收入发生变化,按规定办理相应增、减、停发手续。今年3月份,经过历时一月的清理核查,取消超出农村低保标准的36户、168人,通过详细审核又将41户、168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标准化建档:根据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农村低保档案实行县、乡(镇)、村三级管理模式,对低保对象的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全县15个乡镇都做到了“一乡(镇)一柜、一村一盒、一户一袋,按统一标准装订成册,整理归档。 (特约 史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