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布局结构调整 促进教育资源整合
副省长 郝远
近几年,我省立足地域实际,以教育资源整合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出并推行“四个集中”原则,即“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办学思路。坚持“四个集中”,有助于促进教育集中投入,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有助于促进教师资源集约,有助于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实践证明,以“四个集中”为思路的教育资源整合是符合实际和教育公平发展需求的。
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国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灾后重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给我省加快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带来了重大机遇。对此,各地应当紧抓机遇,按照“四个集中”要求,将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相统一,努力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落实教育投入,把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提高到新水平。将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教育投入“三个优先”的要求,强化“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确保资金投入到位。
二是加强科学规划,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从今年开始,我省将用3年时间使中小学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目前,14个市州已基本完成校舍排查鉴定工作。下一阶段,各地应当科学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将校舍安全工程与教育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严把工程质量,全面推进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
三是创新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着力构建教师管理新机制,全面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着力构建校长管理新机制,推行校长聘任制、负责制;着力构建教师资源城乡统筹配置新机制,建立城乡教师定期支教和交流制度。
四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职业教育开放式发展。进一步破除部门界限、学校类型界限等体制性障碍,按照集中办学的思路,重点建设一批骨干示范学校和开放式实训基地,开展集团化办学,逐步建立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
解决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
副省长 张晓兰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需要,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针对我省经济欠发达、贫困面较大的现状而言,改善民生任重道远。
一是要继续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实践证明,为民办实事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工作举措,每年把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纳入为民办实事当中,通过不断改善民生,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今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18号),提出力争到2010年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受灾群众救助、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与住房、教育、司法救助衔接配套,以临时救助、各项优惠政策和慈善救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覆盖全省的社会救助体系。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建设、卫生、教育等部门建立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衔接落实好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是要切实抓好民政事业基础建设。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在全省民政系统启动实施了“双五、双十、双百”示范工程建设。总体目标是,争取用3-5年时间,建成5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民政综合福利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创建5个民政工作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区);完成10个减灾防灾示范工程,创建10个社会福利服务示范单位;建成100所示范农村敬老院,创建100个城乡示范社区。
四是要进一步发挥好人民调解的作用。要在发展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拓宽调解的工作范围、规范调委会工作、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提高调解员素质、加强人民法院对调委会的指导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