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徐守盛:在应对挑战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9-8-1 7:01:51)  来源:甘肃日报 > 一版   打印本页

在应对挑战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甘肃省省长徐守盛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甘肃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压力持续增大,民生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有效有序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任务。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只有在加快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甘肃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困比重大,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必须在加快发展中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创造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条件与环境。

  只有在加快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为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发展的利益主体,又是改革发展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也不容讳言,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甘肃的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滞后,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存在困难,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具决定性和根本性的是在加快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切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和支持,激发他们参与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在加快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就甘肃的情况而言,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改革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因利益关系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尤其要解决好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安全生产、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二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改善民生,加大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力度,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民生工程建设入手,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甘肃农村人口占常住人口的70%左右,70%以上的农村又属于干旱半干旱山区。这两个70%,决定了改善民生要从基础工程做起。2006年以来,全省在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民生工程建设,解决了28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5万公里,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91.2%;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7万户;农户通电率达到98%,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4%以上。这些工程的建设,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从完善政策和技能培训入手,帮助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必要条件。我们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一方面完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实行零就业家庭援助制度,强化就业培训指导服务,积极开辟就业渠道,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就业再就业;另一方面按照“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要求,扩大农业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二三产业就业容量,积极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使劳务输出不仅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而且成为提高农民素质和减少农民数量的主要途径。

  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入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文化需求。近年来,甘肃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方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9.9万平方米,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农村师资短缺问题,基本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另一方面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适龄孩子人人有学上。在医疗方面,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医疗救助体系和疾病控制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基本达到了村村有卫生室或医疗点,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文化方面,加强县级“两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入手,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连续三年对城镇低保人员的补助标准每年提高10%,同时相应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职工伤残津贴和各类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尤其是农村“五保户”的供养标准显著提高,11.2万名供养对象生活标准都超过了农村温饱线。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覆盖全省乡镇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并建立了覆盖市县级公益性医院的济困病床制度,新农合补助标准则由每人40元提高到80元。目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8%,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2%。

  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入手,努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一方面积极开展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和农民技能培训,实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异地搬迁、生态移民和牧民定居点工程,使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大大推进了少数民族人口的脱贫致富。2008年,全省投入扶贫开发资金6.1亿多元,实施了590个村的整村推进和14个县的连片开发扶贫项目,对7.5万人进行了异地扶贫搬迁。按贫困人口新标准1196元测算,全省当年脱贫47.86万人,农村贫困面由上年的23.6%缩小到21.3%。

  从地震灾区住房重建入手,努力使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高于灾前水平。甘肃是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波及到的重灾区。地震发生后,我们以最快速度开展应急抢险,仅用了7天时间,灾区受伤人员全部得到救治,遇难人员善后事宜得到妥善处理,灾区道路、供水、供电全部恢复。我们把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贯穿于抗震救灾全过程,落实领导干部包县包乡包村包户责任制,及时发放各种救灾物资,帮助群众搭建简易房,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有着落。我们把受灾群众住房建设放在重建的首要位置,当年受灾较轻地区的住房已全面修复和建成,重灾区97%的受损房屋完成维修,70%的重建户已开工建设,其中60%的重建户已基本竣工。预计到明年9月底,可以实现灾区群众居住有房屋、上学有校舍、看病有医院、出行有道路、水电有配套的目标。

  三

  对于财力十分薄弱的甘肃省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但只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就能够有所作为。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既要重视发展,又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互促进。改善民生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经济实力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确定了“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强省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省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势头,为改善民生创造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改善民生的进程,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财力状况。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实行行政事业经费支出零增长;一方面根据人民群众愿望和要求,选择群众急需的事情来办,选择关乎全局的事情来办,选择惠及长远的事情来办,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既要多办实事,又要健全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必须把办好实事与健全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我们坚持每年都为人民群众办成一批实事,在群众关心的社会保障、就医、上学、行路、饮水、用电、住房等方面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与此同时,我们又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力争每办成一件实事都形成一项好的制度,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使群众能够年年受益,形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既要政府主导,又要社会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繁重任务,必须发挥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围绕为民办实事的重大事项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民生项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成效。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引导社会各界为扶贫济困出资出力,形成了为民办实事的合力。

  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甘肃正处在一个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保障、加快发展的阶段。从这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我们立足于当前和长远的有机结合,从群众急需解决而又能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力求实事承诺一件,办成办好一件。同时,着眼于长远发展,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克服急躁情绪和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急功近利,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长久持续的和越来越多的实惠。

  (原载《求是》杂志2009年第15期)


相 关 新 闻

·省长、省编委主任徐守盛主持召开第六次省编委会议·徐守盛会见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广发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兰州金川科技园调研·徐守盛:努力把兰洽会办成高水平的盛会
·徐守盛回复网友留言:为甘肃发展欢迎网友建言献策·5月25日,徐守盛在甘肃省商务厅调研
·陆浩 徐守盛会见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朱永·徐守盛就做好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徐守盛在兰州市皋兰县调研学习实践活动侧记·徐守盛在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调研学习实践活动

最 新 图 片
省政府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 徐守盛讲话(图) 习近平在甘肃强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图) 省委召开视频会议 坚决治理拉票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甘肃出现沙尘暴天气 敦煌最小能见度仅二十米(图) 甘肃遭遇今年首次区域性沙尘暴(组图) 甘肃万名学生争抢新疆建设兵团就业岗位(组图)

 甘肃新闻
·徐守盛:在应对挑战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闭会
·兰渝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正线全长820公里
·甘肃两个70后的干部拟任副厅级
·小学生监考公检法考试 揪出25名作弊干警(组图)
·甘肃对拟提拔任职及平职转任要职的56人进行公示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陆浩主持
·甘肃庆阳市公安局严处环县警车套牌问题
·摄影报道:“百名摄影家看陇原”(组图)
·《丝路花雨》写传奇(组图)
·甘肃省政协十届八次常委会议8月25日举行
·陇南受损电网抢修全面告捷(组图)
·科技部与甘肃省政府举行部省工作会商会议
·焦点访谈:甘肃省测绘局打着考察旗号出国游(视频)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违法广告
 文化历史
·蒋介石庐山号召“抗战到底”:孤军喋血保卫圣地
·卓琳与邓小平相濡以沫58春秋(图)
·卓琳:站在伟人的身后(组图)
·揭秘一封伪造“毛泽东叛变投敌”的书信(图)
·毛泽东如何发现人民公社运动出了乱子?
·1935年汪精卫南京遇刺案是如何侦破的(图)
·贴身秘书讲述高岗第一次自杀经过
·神秘的新中国首例高级将领被谋杀案(组图)
·王文正法官回忆审判四人帮的详细经过
·1976年3个月工资买了一包皇后牌香烟
·毛泽东与苏联大使尤金的交往(组图)
·日本间谍渗透中国30年 接受地狱般的特种训练
·华国锋的罕见照片(组图)
·南京保卫战一团川军神秘失踪之谜(图)
·第一次思想解放,危难时邓小平拍案而起(图)
 博 客
·毛恩海:神奇的三阳川
·天水南郭寺的“活字典”
·松林雨:“非典”时期(上)
·新绿意:种辣椒(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白峰:荷塘秀色(组图)
·“元龙花椒”市场交易似火
·人间仙境——九寨沟(组图)
 播 客

·视频:净土寺(赵忠祥配音)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新
·韩国裸露新闻制作现场
·天上人间——天之水
·白歆惠薄纱短裙现身
·春晚魔术露陷一幕
·赵本山隆重登场《不差钱》
·纵贯线经典老歌串烧(视频)
 娱 乐

·女主播侯佩岑尺度大解放 裸背入镜忘我扭臀(图)
·miumiu再度出击演绎性感 写真酷似熊黛林(图)
·内地女星刘青萝海滩风情写真 妖娆多姿(图)
·周秀娜动漫节争一姐 出水芙蓉再出新招(组图)
·赵忠祥自称真正的正人君子 全盘否定绯闻事件
·舒淇酥胸半露展妩媚风情 任金马电影大使(组图)
·知情人曝侯耀华背后有人 指郭德纲薄情(组图)
·辣妈原华大胆秀“孕” 性感全裸震撼眼球(组图)
·周秀娜狂吸金陪睡任搂 奇招百出内部售罄(图)
·李玟露香肩秀身材惹火 现场栽种心叶球兰(图)

 社 会
·福建长乐警方端掉一“90后”脱衣舞团(组图)
·女子花百万整容变毁容 百根金属丝钉在面部(图)
·业内人士自曝奶茶业惊人黑幕 长期饮用可能致癌
·长沙多名业主拒搬迁 道路建成3年未通车(图)
·厦门男子闹市开车撞治安岗亭 两次碾压协警(图)
·算命先生棒打鸳鸯 女副乡长一怒举报情人镇长
·山西驻广州办事处突发血案 副主任被刺身亡(图)
·广州抽查500名非普高类中学生 一成曾早孕
·长春体校学生射箭杀同学 箭支正中喉部进入脑部
·扬州餐馆推疑似“人体盛” 时薪五千雇名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