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武都区石门乡木竹村一位村民高兴地站在新居前
访灾区 看重建
——“5·12”大地震一周年
站起来,开创新家园
——我省灾区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探访
开栏的话
春风吹过受伤的土地,春草长出新生的希望——告别那个曾经地动山摇和疮痍满目的时刻。在心爱的家园流过泪的灾区人民,从这里挺起不屈的脊梁,一个美好的新家园正在崛起。
在“5·12”特大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本报派出采访团,踏上重建家园的这片热土,探访和记录灾区人民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今天,本报推出《访灾区看重建》专栏,集中报道我省灾区灾后重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讲述灾后重建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示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精神风貌。
山还是那山,村庄已不是那村庄;水还是那水,心境已不是那心境。“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临近之际,记者来到我省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处处可以看到废墟上筑起的美丽家园,创造新生活的忙碌身影。
那一排排新房,那一座座新村庄,宛如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一颗颗明珠。她提醒着人们:对逝去的家园最好的怀念,就是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新家园。
“这么快住上新房子,想不到”
阳光下,坐在自家的新院落里,成县黄陈镇苇子沟村农民高世海高兴地说:“俺这辈子能住上这崭新的房子,做梦也想不到呀!”
这位75岁的老人曾与温家宝总理握过手。记者看到一张特意用相框装裱的《甘肃日报》,端放在堂屋正中间的方桌上。老人说,去年6月21日,总理来村里视察灾情慰问群众,并询问了他家里的受灾情况。说到激动处,老人眼角湿润。
“现在,可以让总理放心了。”高世海老人高兴地领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家。宽敞明亮的庭院里,沼气池、自来水、有线电视、太阳灶和新式节能炕,样样俱全。
春节过后,苇子沟村农民联名写了封感谢信,特意向总理汇报:他们的新房是照着总理的叮嘱建的,修得很结实,很漂亮。
和苇子沟村农民一样高兴的还有武都区马街镇姜家山村农民。4月17日中午,姜家山村农民杨姜德正在自家新盖的厨房里用清洁的沼气做饭,她说,不到一年时间,就能搬进结实的新家做饭,真是太高兴了。
在“5·12”特大地震中,陇南市农村有23万多户群众的家园受到严重损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目前,全市开工重建农村住房18万多户,有10.99万农户住房竣工,占重建户的47.11%,18.6万户加固维修任务全面完成。

(4月19日,文县玉垒乡蒿坪村全村帮忙为村民曹文刚家的新房封顶。图片均为本报采访团记者高 樯摄)
“搬到这么好的地方,想不到”
“咱们原来的村就在山尖尖的背后。地震后,山体滑坡严重,不能就地重建了。”武都区石门乡木竹村党支部杨社保指着一座陡峭的石山说。
木竹村从山尖尖上搬到了山梁上一处开阔地带。这块面积32亩的地方原是邻村的花椒地,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木竹村买下了这块地,三个月后铲出了村基地,六个月后就进“村”建房了。
“由政府出面,村里每户才掏了3000元。铲地基时,雇了两台大型铲土车,整整忙活了两个月。那场面,真叫壮观!”杨社保介绍说。
村民王路平说:“村上虽然花了些钱,但大家心里敞亮。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多了。离公路近了,打工方便了,小生意也好做了,小伙子找媳妇都容易了。”
令王路平没有想到的是还能吃上自来水。
武都区水利局负责在新村址上方建起了3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把供水主管道铺设到了每一排房屋前面,只待村民们的厨房一建好,就能逐户接管用水。“以前喝的是天上的雨水,现在能喝自来水,真是天壤之别呀。”村民李罗平感慨不已。
文县尖山乡宋坝新村的群众有着同样的感慨。这个新村也是原址山体滑坡,经当地政府与村民协商,原来分散各处的两个社合在一起,新村建在了公路边。
4月19日,细雨濛濛。雨中的宋坝新村别有情致:村部、民房排列整齐有序;篮球场、健身器材立在新村中央;绿的麦田、黄的油菜,衬托得新村春意盎然。
这个由深圳援建的新村还设置了卫生室。26岁的村民宋文娟投资1万元,购买了医用器械和普通医用药,成了这里的“乡村医生”。宋文娟三年前从陇南市卫校毕业,一直在乡卫生院帮忙。如今,真正在自己家门口创业,她显得很兴奋。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配消炎药,准备到村民家里去输液。
宋坝新村党支部书记孟小平说,最近特意从县城购来了百来棵香樟树和枇杷树,让以前只美化城市的风景树也在新农村生根。
记者从陇南市灾后重建办获悉,重建项目完成后,陇南市乡村面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1000多个整村整社集中重建的新村社将拔地而起,占农村总户数40%的23万多农户将入住安全舒适的新房;交通、通信、电力等直接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将得到极大改观。
“建成这么好的房子,想不到”“这次建房子,咱农民对质量要求还是蛮高的。”苇子沟村农民高培强说。
在灾后重建中,苇子沟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村民代表、当地干部和请来的地质专家们共同选址规划,六易其稿,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适宜的方案,并请县城里施工资质较高的建筑公司,按图施工。
高培强以前在新疆建筑工地打工,这次他留下来跟随当地建筑公司打工。高培强说:“从夯基础到屋顶施工、房间粉刷,都是亲眼盯着、亲手参与,还从建筑公司挣了3000多元工钱。”在苇子沟村,像高培强这样在家门口打工的村民还有不少。
提起房屋结实的程度,高培强举了个例子:新房盖好后,建节能炕时需要往外打一个烟囱洞,砸了好半天才开了个小洞。
记者从陇南市建设局了解到,当地农村灾后住房重建要经过设计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关口,特别是由市、县区派驻的帮建单位负责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指导服务,进行施工过程质量监管和工序环节验收以及建材进场验收工作,确保各环节质量,防止返工现象发生。除了村民自己参与建设外,灾后重建村大都请了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监理队,巡回监督指导。“灾后重建,至少让农村住房状况跨越20年。”陇南市建设局副局长程文远说。“灾后重建是百年大计,建筑质量必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陇南市委书记王玺玉如是说。
我们相信,随着农村住房灾后重建的全面完成,陇南青山绿水之间矗立起一座座新家园,将会成为奔向小康社会的一道最耀眼的风景。(本报文县4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