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工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稳定保大局
——甘肃省经委负责人就全省工业发展工作答记者问
2008,是我省工业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我们经历了低温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复杂多变、突如其来的重大挑战和考验。
尤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增长速度大幅回落。其中工业受到的冲击最大,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那么目前我省的工业发展整体运行状况如何?我省将采取何种措施迎难而上、抵御危机、创造新机,确保工业平稳增长呢?这不仅是省委、省政府的关注重点,同时也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近日,省经委负责人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题采访。
2008年,甘肃工业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工业强省战略实施成效日趋明显,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等6大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风电机械制造初步形成气势,节能减排进展顺利。
问:2008年我省经历了如此多的灾害和危机,那么工业运行总体状况如何呢?
答:在此特殊情况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克服重重困难。从总体运行看,去年我省工业经济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2008年1月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41.37亿元,同比增长10.4%,预计全年实现增加值将达到113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左右;张掖、平凉、武威、白银、酒泉、庆阳、天水和兰州等8个城市的增速都在14%以上。前10个月,工业投资完成545.67亿元,同比增长31.05%。
问:2008年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
答:去年全省工业以振兴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电化工、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及中藏药为重点(即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工业强省”战略实施成效日趋明显。2008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今后5年工业强省战略部署的发展重点是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并将其作为调整优化全省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等6个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2008年1月至11月,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26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5.6%,兰州石化、庆阳石化、新川化工公司等企业的一批技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有色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349亿元,占全省工业的33.5%,金川公司富氧顶吹镍熔系统工程、中铝兰州分公司26.5万吨电解铝技改、腾达公司4万吨硅铬合金等重大项目已竣工投产。煤电化工产业实现零的突破,兰州蓝星年产20万吨甲醇技改项目已竣工投产,中国火箭研究院与窑街煤电公司联合投资19.83亿元建设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40万吨二甲醚示范项目和华煤集团投资29亿元拟建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正在加紧组织实施。清洁能源特别是风电产业方兴未艾,预计至2008年底全省风电装机容量可达60万千瓦。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83户,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60多个。生物制药与中藏药产业发展较快,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占到全省医药工业的70%以上,口服轮状病毒等产品在国内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突破口,目前其发展潜力不断得到挖掘和延伸,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7.73%,高于全省工业增幅。2008年全省组织实施了兰州电机公司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及控制系统产业化,兰石集团4000-7000米系列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产品研发,兰州交大绿色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产业化等83个重点产品化项目,总投资50.5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10.6亿元,利税15.5亿元。全省装备制造业目前已拥有兰州电机、兰石集团、星火机床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4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全社会各界关注的节能降耗进展顺利,2008年前3季度有13个市州万元GDP能耗下降4.5%以上,国家重点监控的14户企业中已有10家企业节能量达到了进度要求,预计年初确定的45%的节能降耗目标可以完成。目前已有77个节能项目列入国家计划,争取到国家节能财政奖励资金5.15亿元。此77个节能改造项目完成后,每年累计实现节能量206万吨标准煤,对全省“十一五”节能任务完成的贡献率超过20%。去年利用我省被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的有利时机,省经委编制完善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提出了今后5年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项目、保障体系。
危机就是危中有机,意味着我们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
不容回避,金融危机对我省工业已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危机就是危中有机,重大战略机遇已摆在了我们面前。面对此危机,国家新推出的扩大内需、支持结构调整、对重要有色产品进行战略储备等一系列政策,给我省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关键在于是否能抓住机遇,是否能尽快设立项目,能否使项目列入国家总投资的大盘计划中,能否使项目尽快投入到建设中去。
问:金融危机对我省工业造成的严重影响,具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当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增长减速、效益下滑的状况已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据专家预测,今年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随着经济减速、成本上升、外部需求萎缩等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全省工业经济形势与全国情形大致相似。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业增长明显减缓,去年1月至11月全省工业增速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整体呈下滑态势。二是实现利润大幅回落,去年1月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8.33亿元,同比下降66.94%。三是支柱行业和骨干企业严重受创,去年9月份以来,钢材、铁合金、电解铝、化肥、电石等部分产品出现滞销,火电企业整体亏损。四是产品价格陡跌,成本压力增大,聚烯烃、丁苯橡胶等主要化工产品价格降幅都在一半以上,钢、铜、铝、镍等金属价格都出现大幅下降。五是生产要素需求下降,重点煤矿销售趋缓,成品油库存增加,铁路运输请车量低于装车数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省工业景气度呈下降趋势。
问: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对我省工业的影响如何?
答:危机是危中有机,意味着将有重大战略的机遇。我们已经看到,国家已经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政策;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解决企业困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6条政策措施。2008年11月以来,国务院召开了一系列研究促进重点工业行业发展问题专题会议,陆续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的若干专项政策,包括调整进出口税率、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扩大家电产品下乡、加强重要物资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等。这些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力度大,将给我省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我省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推进项目建设。要抓住国家重组九大工业支柱产业的机遇,重点推进我省钢铁、有色、石化、装备制造业等骨干企业的结构调整和较快发展。
目前省经委正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逐项抓好落实。我省抓住国家2008年四季度中央财政新增1000亿元投资的机遇,按照国家确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积极组织申报项目。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先期安排我省节能减排项目17项,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1.89亿元,占到国家新增节能减排投资计划的7.5%;目前尚有92个节能减排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季节节能减排项目库。同时储备循环经济项目567个,总投资3084亿元,其中167个总投资900亿元的重点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为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争取了主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报了47个技术改造和产业化升级项目,其中天水星火机床公司数控机床生产基地项目、天水锻压机床公司QC12系列板式摆式剪板机和W67系列折弯高品位开发项目已获批准,拟争取国家新增投资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天水星火机床等3个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落实资金1100万元。
面对危机,更需要强有力的措施和力量支持
今年我省工业形势更加严峻,面临的困难也将更加艰难。
工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保工业就是保发展,就是保就业,就是保稳定,就是保大局。
2009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一目标,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左右,力争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8年下降5.2%,力保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问:应该说目前我省工业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省有何进一步的具体举措?
答: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些措施中重点是工业,难点是企业。工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保工业就是保发展,保工业就是保就业,保工业就是保稳定,保工业就是保大局。
一、我省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统一思想,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预测预警。针对今年经济继续下行的趋势,选取100家企业作为指数企业,建立统一高效的运行监测网络,准确掌握主要产品产销存、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走势,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
要科学配置煤电油运生产要素。衔接落实新疆调入煤炭资源,积极开拓省内外电力市场,切实落实国家对化肥等农资产品实行的用电用气、铁路运输优惠政策。
努力推进优势矿产资源转化。将省内矿产资源向优势明显、关联度高的龙头企业和专业性强的地勘单位倾斜,推进冶炼和矿山资源的整合,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
二、自主创新、抓好项目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要尽快构建风电装备产业体系。以华锐风电科技、金凤酒泉风电、兰州电机等企业为骨干,尽快形成风机总装产能。以白银中科宇能、中材科技、天水星火等企业的产品为风机配套产品,尽快形成风力发电机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齿轮箱、控制系统,风机电缆和大截面常规橡套电缆的产业配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