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全省工业强省大会提出,今后工业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做大做强产业。工业化是甘肃崛起的必然选择,做大做强产业是工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甘肃多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未来甘肃工业发展的共识。
做大做强产业,首先必须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省传统产业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基础,形成了以石化、有色、冶金、能源为主的工业体系。这些传统产业曾经是甘肃经济的重要支柱,现在和今后依然是全省工业经济的主体力量。我们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做大做强产业,首先要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上做文章,下功夫。特别是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传统产业主要是依托资源起步和发展起来的,“两高一资”比重大,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立足省情,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始终坚持把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力;把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努力延伸产业链;把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快把传统产业转化为优势产业,使之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大支柱。
做大做强产业,必须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甘肃是资源大省,从发展基础条件看,我们拥有丰富的油气煤炭、有色金属和风力光电资源,拥有一批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力、机械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拥有生物医药和中藏药的技术优势和产地优势。这就为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特色优势不放松,集中力量搞好资源的开发和转化,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次工业强省大会,明确提出了“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的发展重点。一个振兴是振兴装备制造业,六个做大做强是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做大做强有色冶金产业、做大做强煤电化工一体化产业、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及中藏药产业。这一明晰的发展思路,立足于我省工业产业的资源优势、比较市场优势和地域优势,为我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此为指导,立足省情,认准特色,抓住机遇,力求在资源转化上实现新突破,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发转化,尽快形成一条条产业链条长、增值能力大的工业巨龙,从而带动工业的大发展。
做大做强产业,必须要下大力气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企业和大集团是拉动区域发展的龙头,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体。过去,甘肃工业的辉煌主要是靠大企业创造的;近几年来,甘肃工业的兴起也主要是靠大企业支撑的;今后,甘肃工业振兴更要靠大企业来带动。从我省实际看,大企业不仅是规模巨大的生产者,也是实力雄厚、融资能力较强的投资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工业强省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大企业和大集团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建立良好的地企关系,为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同时,要集中力量,通过巩固发展、承接引进、重组整合、推动成长等方式,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以形成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的企业航母。
做大做强产业,必须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工业快速发展的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最优结合点。过去,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小,辐射能力弱,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因此,我们要把培育产业集群当作做大做强产业的着力点之一,强化产业集群意识,明确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有步骤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根据沿海省份的经验,工业园区是培育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要通过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园区功能提升等措施,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形成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甘肃的发展已经到了通过工业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如果说,抓工业就是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那么优化工业结构、做大做强产业,就是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只要我们扭住这个重中之重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能把产业做大做强,就一定能够迎来甘肃工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