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采茶节印象
张荣忍 郭隆洲 郭德峰 文/图

参加陇南第二届采茶节,使我们对陇南的山水人文又有了新的认识,也真正对承载了太多文化内涵的茶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陇南是我们的近邻中惟一盛产茶叶的地方,而陇南的茶叶产区主要在文县的碧口镇。文县地处甘肃最南端,位于甘川陕三省交界地带,东接四川青川县,北临汉中盆地,南连著名景区九寨沟,西通陇南武都,驱车翻越高楼山,呈现在眼前的是和天水完全不一样的风物地貌,高耸云天的青山,纵横交错的河流,沿白水江的东南行驶,人困马乏之际才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碧口镇。

碧口的茶叶,因其独特自然的质地,富含硒等多种元素而为人们所称道。碧口镇是我省四大名镇之一,在明朝初年,碧口称为碧峪河口,仅是一个水陆转运码头,主要向成都、重庆转运木材药材及农副产品,直到清朝初年,碧峪河码头的商贸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专门交易货物的市场,清乾隆晚期,这里又出现了由客商建立的商会馆,如四川船帮修建的紫云宫,四川商帮修建的川主宫,陕西商帮修建的忠义宫等,商会的形成,给碧峪河口的商贸带来了空前繁荣。由于这里多为四川经商落户移民,语言、服饰、习俗、民宅与巴蜀大地同出一辙,故自古就有“碧口不像甘”之说,听碧口人说话,让人仿佛置身于四川。

碧口人喜欢茶饮,民国初年这里的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茶馆就有30多家,但碧口大面积种茶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而这次采茶节的主会场——马家山种植茶叶的历史则更短。马家山的村支部书记是种茶能手,他自称把马家山最好的茶卖给了我们,同时还和我们聊了许多和茶有关的话题,在云遮雾绕的马家山,听种茶人用蜀腔讲种茶、制茶、喝茶的事情,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闲聊中得知,文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围绕“建大茶基地、推广茶科技、做强茶产业、打造茶品牌、弘扬茶文化、增加茶收入”的发展思路,率先在生长着八百年古茶树的山地上培育有机茶基地。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已达到了6.88万亩,投产3万余亩,产量31万公斤,产值3860万元,绿色茶园认证3.6万亩,推出紫云春、御泽春、碧峰龙井、御泽铁观音等16个名优产品。
因茶,我开始爱上了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