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4月21日讯(记者周丹波)全国新闻界“四个一批”人才考察团在对我省河西地区进行6天的考察后,今天上午,在兰州举行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新闻界人才考察团与甘肃新闻媒体人员座谈会。
“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是中宣部加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一批一流的思想家理论家、记者编辑主持人、出版家、作家艺术家,使其成为宣传文化系统各界别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此次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新闻界人才考察团主要由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社等媒体的“四个一批”新闻界人才和中宣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来甘肃重点考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闻宣传等情况。从4月15日开始,考察团对我省河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和革命教育基地进行了考察。
在今天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座谈会上,我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新闻单位领导和业务骨干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新闻媒体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加强我省“四个一批”人才队伍建设直抒胸臆,畅所欲言,与考察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如果你觉得新农村建设没有什么可写,那是因为你离农村太远。”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日报社专刊部主任尚德琪认为,要搞好新农村建设报道,记者必须“到现场去”。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委党校教授李含琳提出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制度的报道,更加务实地报道。大家认为,当前在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中,关键要解决好“报道什么”、“怎样报道”问题,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党委、政府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措施及时、完整、准确地传达给广大农民群众,把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出去,同时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就加强新闻队伍人才建设,大家表示,要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发挥好骨干人才的导向、示范和带动作用,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如加强东西部沟通交流,建立“四个一批”人才跟踪机制,在基层设立“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基地等,完善机制,加强培养,大胆使用,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