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铁路建设示意图(左图)(资料图片)
兰州晚报讯 18个重点工程和项目已一一落实分解, 2007年甘肃省将从重点工程和项目上大做文章,推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3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批转省发改委关于落实《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意见的通知。
18项重点工程和项目
《纲要》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改造升级等“十大超百亿战略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现已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实施,这些重点工程和项目有:
1.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国道主干线、西部通道、国家高速公路网甘肃境内公路、县乡公路等公路网重点工程以及运输站场建设,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高速公路 1000公里,新建和改造通乡油路11000公里。
陇海、兰新、包兰、兰青等干线铁路扩能改造,兰渝铁路(甘肃段)工程,兰州铁路枢纽改扩建工程和集装箱中心站建设。
中川机场和敦煌机场改扩建工程,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和天水、金昌机场建设。
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工程建设,涩宁兰天然气管线延伸工程建设。
2.能源工业重点工程
重点矿井技术改造,新建矿井建设,陇东煤田地质勘探及正宁南部煤炭资源开发,大型支撑电源和骨干电网电力供给保障工程,重点城市和县城电网改造,百万千瓦风电场建设,新增水电装机 100万千瓦以上、火电装机 80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
3.水资源管理建设重点工程
疏勒河流域综合开发、引大入秦工程的建成收尾,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等建设,城乡饮用水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地保护,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城市防洪、主要河流险段堤防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4.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
5.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三废”治理,黄河兰州-白银段的水污染治理,渭河、泾河流域重点治理,陇东油田污染和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6.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推进清洁生产,开展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和不同类型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创建循环型企业、生态园区和生态城市。
7.节能重点工程
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等重大节能工程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改造和能源消耗管理。
8.城市基础设施工程
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供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等工程以及县城供排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工程。
9.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实施“千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农村“六小”工程,农村电网改造、通讯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文明小康村示范工程等。
10.工业发展重点项目
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大乙烯为龙头的乙烯及其深加工工程,钢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工程,镍、铜冶炼深加工工程,以铝工业为核心的“电-冶-加”一体化工程等。
11.高技术产业工程重点专项
组织实施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新能源与环保等高技术产业重大专项。加快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等。
12.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
兰州商贸中心建设;建立社会福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努力形成覆盖全省并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功能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培育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主要城市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咨询服务的信息化等。
13.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及节水、生态保护及循环经济、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业产业化、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生物及先进医药、信息应用等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专项。
14.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15.人才培养重点工程
“555”(50名45岁左右的尖子人才, 500名40岁左右的青年专业技术骨干, 5000名35岁左右的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西部之光”(支持西部地区青年科技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有技能的产业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
16.公共服务重点工程
加强城市和重点地区、重要生命线工程、重大安全设施的抗震防灾和自然灾害预警防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等。
17.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 2131”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属重大文化建设工程。
18.资源保障重点工程
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国家、省内急缺矿种及我省优势产业所需资源的勘查、勘探与开发等。
具体指标
全省总人口控制在2730万
《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是省政府对各市州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具有法律效力,各市州和各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完成。具体指标有,“十一五”期间,全省耕地保有量保持 6852万亩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 1.81吨标准煤以内,年均下降4.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136万吨,年均减少4.1%。全省总人口控制在 273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5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0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 24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省农村。(记者陈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