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18日,当“陇运快客”首次出现在甘肃客运市场上时,有人预言:要不了3年,甘肃陇运快客就得关门。
但如今,甘肃陇运却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快速客运企业集团,并拉开了甘肃客运市场关于营运方式的一场变革。
对此,有人发出感慨:企业引领市场发展,市场就能推动企业发展。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
1999年9月,全省运输企业座谈会在平凉召开。甘肃是一个内陆省份,在综合运输体系中,91%以上的客运和87%以上的货运依靠公路运输。但由于各种原因,我省的运输大军长期处于散、小、杂、弱的状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当时的会议议题之一,就是借鉴外地经验发展快速客运。然而,这个议题一提出,就遭到了所有运输企业和地方管理部门的反对与质疑,其理由是快速客运难服甘肃“水土”。
“陕西可以搞,甘肃为什么就不能搞?”在省交通厅和省运管局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5月18日,由五方出资的国有运输企业——甘肃陇运(集团)快速客运有限公司在兰州成立。虽然只有4辆客车,但陇运快客的每辆车都身价不菲,价值近百万元;虽然只有兰州至平凉一条营运线路,但快客以“快”立足,准点必发,中途不停,全程航空式服务。
连续3个月,司乘人员比乘客还多的现象时有发生。连续半年,陇运持续亏损。“陇运的人真傻!”许多人如此评价。
“目前,我们就是赔本赚吆喝。”陇运决策层一方面决定将这种“傻”坚持到底,另一方面则动用现代营销手段在平凉当地的媒体上打广告,在节假日为乘客送小纪念品,吸引乘客。
“快客是啥玩艺儿,难道比我的‘三菱’还好?”平凉市某部门一位负责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上了车,结果发现坐快客到兰州出差不仅舒适,而且比自带小车省钱省事。很快,和这位公务员一样,从体验“快客”开始,很多公务员成了陇运快客的回头客。“我活了60多岁,还没坐过快客呢。”通渭县一位老汉专门赶到平凉,体验了一回坐“快客”的滋味。逐渐地,从体验快客开始,陇运快客的市场份额一步步扩大。
2000年“十一”,“陇运快客”达到了可以称之为“火”的程度。
2001年,陇运一次性投入8辆高级客车,开通了兰州至西峰、武威、金昌班线,天水分公司宣告成立。“陇运快客”成了甘肃客运市场上的一道风景。
2002年,当初不被人看好的“快客”成为燎原之星火,除了跑短途和带有行李架的客车之外,标有“快客”字样的客车在甘肃客运市场开始大量出现,而且车辆档次大幅提高。
“陇运快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于是,在营销取胜市场之后,甘肃陇运开始用服务取胜市场。针对许多“快客”换车不换服务、快客不快的做法,甘肃陇运提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服务理念,出台了甘肃陇运自己的服务标准和流程,突出“一站式陆地航空服务”特色。同时,在企业管理方面,按照现代企业标准,建立健全各项经营管理制度。
2003年,甘肃陇运完成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同行业第一家、西北地区第一家获此认证的客运企业。
然而,随着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不断完善,随着“陇运快客”的名头越来越响,甘肃陇运也有了许多烦恼。最突出的就是许多“快客”未经甘肃陇运授权便打出“陇运快客”的招牌,不仅分流了“陇运快客”的客流,而且因为服务不到位,严重影响了“陇运快客”的声誉。“碰到过假烟假酒,还没碰到过假的‘快客’。”在对假“陇运快客”无奈的同时,公司决策层开始反思。
2003年,公司向国家专利局提出申请,将“陇运快客”的标志———两条线构成的高速公路和六只龙雀进行商标专利注册,并于今年5月取得了合法的商标专利权。与此同时,针对市场的扩大,甘肃陇运进行品牌加盟,开始向真正的集团化方向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陇运快客”已成为我省客运市场的知名品牌,而甘肃陇运(集团)快速客运有限公司也从当初只有1000万元资产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达到6350万元、拥有7个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当初的一条营运线路、4辆客车,已发展成为135条线路、256台各种高级客车;经营项目也从单一的客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