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苏荣在“甘肃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上的讲话
(2005-10-21 7:33:53)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甘肃日报  打印本页

在“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上的讲话

(2005年10月17日)

苏荣

  同志们:我们举办“关于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总结“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准确把握我省面临的发展环境和现阶段发展的基本特征,深入思考和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为召开省委十届九次全委会议和制定好“十一五”规划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抓紧研究和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陈云同志也说过,做领导工作的,既要处理好日常事务,又要善于摆脱日常事务,学会“踱方步”,思考战略性问题。这次研讨班就是让大家集中时间和精力,把脑子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谋划我省未来五年的发展。未来五年全省发展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这些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人对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握得准不准,思考得深不深,谋划得好不好。希望同志们把中央精神和我省实际结合起来,把研究现实情况和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把务虚和务实结合起来,利用这几天时间,集中精力,边学习边思考,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力求在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上,集思广益,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我们要自觉地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着眼于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全省开展一次广泛的总结研讨活动,以求不断深化对省情、市情、县情的认识,努力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以求得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作为这个研讨班的引子,供大家在研究讨论中参考。

  一、过去五年的回顾与总结“十五”时期,是全省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五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抓住机遇,开拓进取,适时推动工作重点的转移,使甘肃进入了历史上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逐步完善工作思路,凝聚了全省人民的力量。

  准确地把握省情是制定政策、提出对策的重要前提。省第十次党代会在全面准确分析我省发展形势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这在甘肃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实践证明,省委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对全省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贡献。为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提出了“高举发展的旗帜、高举改革的旗帜,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证”和“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下放省属国有企业管理权、下放干部管理权”的总体工作思路。这一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标志着在“十五”期间我们对省情的认识又进一步的深化。在先进性教育征求意见中,广大干部群众最强烈的要求,就是希望省委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的总体工作思路不动摇。思想的高度统一,必然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全力以赴推进工业化进程,成为“十五”期间全省工作的主基调。

  二是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不断积蓄发展后劲,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省委、省政府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难得机遇,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整个“十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成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亮点。这不仅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而且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001年到200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92.3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00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5倍。

  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拉动经济增长5.2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三是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开辟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农业在甘肃有着特殊重要性,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进入“十五”之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省委、省政府把工作重点转向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着眼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趟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一个是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提高农民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使自发分散的劳务输出和有组织培训的大规模劳务输出同时推进。另一个是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对57个县的“四税”上缴省财政的增量部分实行全额返还,进一步调动了县一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个是解决了历史遗留的乡镇招聘干部问题和乡镇公用事业经费不足的问题,既保证了乡镇政权的正常运转,又调动了基层干部抓发展的积极性。现在看来,解决我省“三农”问题,必须一手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一手抓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四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在特色,出路也在特色。

  在整个“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结构调整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抓,在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同时,以科技进步为支撑,重点抓了产品结构调整。这几年,我们对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用于更新改造的资金不断增加,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下决心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核心是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形成多元的投资主体。为此,2003年下半年,我们从下放省属国有工业企业管理权入手,掀起了新一轮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高潮。近两年我们筹措了数十亿元用于国有企业改革,最近又筹措了近3亿元用于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使改革的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大批国有工业企业通过改制和重组焕发了新的生机。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了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全面取消农业税和牧业税,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投资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着力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我们把推进产权多元化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从强化领导、落实政策、优化环境入手,通过国有企业改制、抓项目引进、启动民间投资等多种途径,使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九五”末的24%提高到现在的36%。

  我们加强同各大银行的联系,搭建了不同层次的信用平台,对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证明,大刀阔斧地改革不适宜的体制和机制,积极培育和引进新的投资主体,大幅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这是增强全省发展内在活力的必由之路。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近年来,我们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重点推进经济工作的同时,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体育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样认真研究,精心部署,促进了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全省有64个县区整体实现“两基”目标,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加强,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扩大。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有了雏形。

  七是以改善人民生活为目的,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只有做到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十五”期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我们将新增财力向“三农”、基层、困难群体和公共领域倾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增加退休职工退休金,提高城市低保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农村加快了扶贫开发进程,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我们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建立了以领导干部为责任主体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对重大信访案件实行省级领导包案制,对一些沉积多年的信访案件由省委常委会直接研究处理,建立了信访形势通报制度和对工作后进市县领导谈话制度,扭转了我省信访工作被动的局面。我们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力地维护了全省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八是着眼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加快发展离不开全省人民的齐心协力。我们围绕集中智慧,群策群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在全省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省政府全权负责全省经济和社会管理工作,履行职能卓有成效。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正如中央巡视组通报情况时所概括的,我省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个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九是着眼于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把握政治原则,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牢牢把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围绕服务大局,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几个大的宣传战役,为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宣传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的先进典型,引导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了积极进取的社会主流意识。围绕引导社会,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舆论监督,为我省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十是突出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我们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省委把这项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本着管人与治事相统一的原则,下放了部分干部管理权,增强了下级党组织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心。完善了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年度考核,对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门心思干工作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用公开选拔的方式建立了省管后备干部人才库,初步形成了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查处大要案,惩治犯罪,严肃党纪,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肯定。同时,我们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缩短会议时间,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总之,我省“十五”期间的工作在许多方面都富有开创性,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全省生产总值先后突破了1000亿元和1500亿元两个大关,到2004年达到155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了200亿元大关,达到2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了100亿元大关,达到104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更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西部大开发,就没有甘肃今天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五”期间,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不仅呈现了蓬勃发展之势,而且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省情的认识,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提高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推动发展的认识和能力。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发展是全省最大的政治,是全省人民的强烈企盼,解决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必须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一切工作围绕加快发展来进行。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中央的精神同我省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一定要善于捕捉机遇、利用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必须从各类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路,做到提纲挈领,统帅全局,凝聚人心,推动工作。

  ———必须努力研究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凡是符合规律的事就要毫不犹豫地去干,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以贯之地去抓,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必须敢于正视矛盾,积极创造条件化解矛盾,不把难题往后拖,勇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注重社会公平,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必须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倍加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发展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必须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及时总结群众的伟大创造,善于从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办法,不断丰富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总结“十五”期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我们的工作也有许多不足和差距。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投资主体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经济持续增长乏力;工业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进展缓慢;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少,产品科技含量低;所有制结构单一,体制机制的约束明显,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强,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难度很大;社会阶层的变动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加快,人民内部矛盾较为集中显现,维护社会和谐的任务较重;党的基层组织在一些地方比较薄弱,腐败现象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从工作来看,有的地方还存在形式主义,工作落实得不够好,个别的还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少数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相当一部分干部知识面窄,视野不宽阔,抓项目的本事不大,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改进就可以解决,有的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才可以解决,有的还需经过一段很长时期的努力才能逐步解决。立足于加快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的矛盾还是我省投资主体少,投资渠道单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资本短缺约束加剧。

  实践证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未来五年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实事,才能求得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孤立进行。

  思考未来五年的发展,既要准确认识现有的发展基础,又要把甘肃放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去考察,充分认识大环境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以便把握全局,趋利避害,始终掌握领导发展的主动权。

  从发展的有利条件看,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加强,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国际间产业重组转移速度加快,这为我们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就国际环境而言,尽管存在着不少变数,但总体上是稳定的,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党中央的一个基本判断,也是衡量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这个大背景下,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必将加快,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也是如此。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更多地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是可能的。特别是随着国家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我省在利用外资上的空间将会进一步拓宽。

  第二,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支持西部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对我们来说是更直接更现实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东部地区仍然是对外开放的先导地区,资本流向已开始向内地转移;西部地区总体上仍然处在为大开发打基础的阶段。据此,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集中全副精力,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教育事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为未来全省更快更好地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随着国家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我省产业结构同全国性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相吻合,为我们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产业结构总是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动而变动的。

  现在,随着住房、汽车消费的兴起,拉动了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能源和建材业的迅速发展,使整个工业化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我们一定要抓住重化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下功夫把有比较优势的石化、有色、冶金、能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第四,“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对我们解决“三农”问题将带来新的重大机遇。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必将促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扩大国内需求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要扩大内需,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启动农村市场。只要我们抓住这一机遇,把我省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得快一点,对于转换二元经济结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资源、能源短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将要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伴随着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产业梯度转移的势头将越来越强劲,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应当有大的作为。未来五年,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部分资源型产业和高载能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省有地、有电,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而且有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关键是我们要优化投资环境,下功夫提高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

  第六,国家着眼于长远发展,在强化节能措施的同时,“十一五”期间将把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放在战略地位来抓,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促进我省新能源的发展。一项新产业的兴起,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在继续加强水电和火电等常规能源开发的同时,必须千方百计地发展新能源。我省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的优势比较明显,我们应当全力以赴做工作,争取我省成为国家新能源建设战略布局的重点省份。

  第七,国家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我们整合省内的制造业资源,有选择地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零部件加工业。国家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加速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也是“十一五”期间整个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我省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体制性障碍,导致资源分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整合资源,瞄准国内外的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和转让,形成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关系,大力发展零部件和配套产品,以此重振我省制造业。对部分能够生产成套设备的装备制造业,要加大改革改造力度,促其做大做强,形成产业优势。

  第八,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特别是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劳动力仍然保持旺盛的需求,劳动力短缺尤其是技术工人的短缺还将延续一段时间,这是我们发展劳务经济的大好机遇。

  未来五年,东部地区快速发展,为我省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我们应当始终不渝地把劳务经济放在战略地位,作为最大的项目去抓。

  从发展的不利因素看,除了体制、技术、资源环境和基础条件的约束外,未来五年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仍然是比较严峻的:一是全国市场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和资本流动受比较利益的驱动,决定“十一五”期间资本短缺仍然是制约我省发展的最主要的“瓶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国家直接投资的范围相应地将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投资主体的形成,取决于通过市场运作资本的能力。从发展趋势看,由于沿海地区发展潜力仍然比较大,投资回报率还相对较高,资本的流向仍然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同时,我省的积累能力很低,资本的原始积累远远没有完成。我省贷款总量小,存贷差增大,归根到底是因为全省经济总量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不去,缺乏大项目、好项目,缺少投资主体,缺乏把社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能力。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市场看好的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难的问题。

  二是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后起产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并以新的形式出现,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逐年增多。这虽然对我省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同行业间的竞争。加之“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相继结束,国际国内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三是国家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对我省产业的发展影响是较大的。国家立足于资源、能源的战略考虑,立足于提高对外贸易质量,今后将逐步控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我省出口产品中高耗能产品所占比重较大,随着这类产品出口减少,将直接影响我省工业经济效益。这也表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得十分紧迫。

  四是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协调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对加快发展也是个直接的考验。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发展越快,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动就越大,人民内部矛盾相应增多,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未来五年仍是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矛盾将会集中显现。理所当然,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只要保持现在良好的发展势头,敏锐地捕捉机遇,化挑战为机遇,我们在加快发展上是大有可为的。

  三、“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总体考虑根据对我省“十五”发展状况和对“十一五”面临的机遇及挑战的基本判断,我省仍将处在一个夯实基础、创造条件、改善环境、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

  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现状和趋势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但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严酷、基础条件薄弱的状况不可能短期内改变,但随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加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条件逐步具备;生产力发展虽然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投资主体将会逐步增加;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但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劳动力的大范围流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资源开发的层次比较低,经营粗放,但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的前景广阔;经济发展科技含量不高,但一些领域的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具有一定潜力;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但国家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有利于促进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较快发展。纵观全局,这个阶段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力争有个较快的发展速度,把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起来,为今后十年、二十年的更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分析判断,总体上说,未来五年我们就是要把握好三个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一个奋斗目标,突出六项重点任务。

  三个坚持,就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省委确定的“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的总体工作思路不动摇;坚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不动摇。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全过程,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继续坚持“两个高举、一个加强”和“两抓两放”的总体工作思路,统筹协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是历史的必然,要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住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切实抓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关键,全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一个目标,就是要力争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只有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体现在发展速度上,就是要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且要做到速度、效益、财政收入的同步增长,即科学的发展。“十五”期间,我省的发展速度已达到了这一指标,“十一五”也是完全可能的。但也要看到,我省经济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难度不小。为此,全省上下必须付出艰苦努力,核心是要千方百计把固定资产投资搞上去。

  六项重点任务,既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是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一,继续夯实发展基础。全省的较快发展,首先要有基础条件的支撑,形成聚集生产要素的良好环境。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仍然要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力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的跨越,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公路铁路建设,加快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全局的大型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城乡公共事业建设,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环境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第二,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省产业链条短,产品创新能力弱,经营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这是经济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主要症结所在。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坚持把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千方百计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着力构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工业强省,核心是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我们要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把结构调整的着眼点放在培育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以石化、有色、冶金、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支柱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制药、旅游为主的新兴产业。既要提高现有特色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又要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群。石化产业要重点在乙烯的下游产品开发和产业链的延伸上取得突破;要做精做深有色、冶金产业,在降低能耗物耗的基础上,力求在发展新型合金材料上取得重大突破;要优化能源结构,多能并举,争取在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核能上有大的突破;要在整合资源、创新体制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先进制造业。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帮助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应成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一个重点。只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甘肃才有可能做到民富省强。

  第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从我省实际出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总的来说,要抓好“三个发展,两个加强”。三个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举全省之力对农民开展技能培训,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有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力度,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两个加强,就是加强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教育卫生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第五,下决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省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还很重,未来五年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努力加快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进程的同时,分期分批、有步骤地推进农垦、粮食企业、流通领域、公路交通管理体制等项改革。要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要继续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在推进产权多元化的同时,用更大的力量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要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把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在努力引进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的同时,更加注重利用西部、中亚乃至欧洲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加快我省发展。可以说,没有对外开放的大胸怀、大气魄,就没有甘肃经济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六,不断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是要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努力促进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重点要发展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

  四、保障未来五年发展的几项重要措施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下决心解决历史延续下来的棘手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始终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关系,在坚持不懈地夯实发展基础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处理好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把政府推动的重点放在引进和培育投资主体上;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更好地统一起来。为此,要着眼于创造条件、提供保证、解决制约因素,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是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每一个发展机遇。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机遇不是很多,要加快发展,一定要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善于捕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机遇。实践在发展,宏观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的调整和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给每个地方的发展带来相应的机遇。增强领导发展的能力刻不容缓,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审视省情,准确把握大局,敏锐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利用每一个机遇,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符合实际,努力加快发展自己。

  二是在实践中增强资本运作的本事。全力以赴抓项目,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项目又是经济建设的核心,这已被大家所公认。同时,学习资本运作,善于运作资本,也已势在必行。要注重培育省内的战略投资者。我省部分大企业快速发展,有的已具备了战略投资的能力。我们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着眼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同全省优势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战略投资,形成新的投资主体。要以主动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为契机,以产权转让和公用事业经营权出让为纽带,下大力量引进一批域外投资者。要把政府信用和银行信用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担保机构,努力提高信贷融资能力。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各级领导干部要下功夫学习金融、熟悉金融,努力提高资本运作的本领。

  三是加快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无论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发展特色产业,都要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驱动力。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每一次产业的跃升和结构的调整,无不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客观结果。

  没有创新就难有大的发展。要着眼于自主创新,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突出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破部门分割,强化组织协调,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形成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和督促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搭建科技平台,形成技术创新高地。要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力争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我省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四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城市是聚集生产要素的中心,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点,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我省城镇化水平已接近30%,基本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我们要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城镇化进程。要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培育加快发展的点状经济,逐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以若干中等城市为支撑,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格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未来若干年内经济发展的大体态势是,经济总量的增长靠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农村。

  为此,我们要把城市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使大中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切不可错失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机遇。要想方设法盘活城市存量资产,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特别是兰州市,在全省的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加快全省经济的发展,兰州市必须有一个更快的发展。未来五年,县以上城市经济的总量能不能占到全省的80%以上,兰州市的经济总量能不能占到全省的40%以上,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研究。

  五是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围绕发展抓项目,用更大的力量来改善发展环境。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决纠正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倾向,认真解决推诿扯皮、办事拖拉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司法状况,认真解决司法不公、执法不力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以完善信贷、纳税、产品质量和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是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五年,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产业升级与转变增长方式并重、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并重的方针,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节水为重点,加快节水节能体系和制度建设。要着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企业在成长上升时期就要居安思危,着眼于培养接续产业和扩大资源储备,适时进行境内外战略投资。特别是资源型城市,更要及早注重接续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七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既是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着眼于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

  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保持宗教和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全省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活力。

  八是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加快未来五年的发展,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就当前来说,核心是提高各级党委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正确分析和判断面临的形势,善于谋划和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的综合协调。要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要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时稳妥地处理各种群体性事件,防止和避免矛盾激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养成过硬的工作作风,率先垂范,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凡是要求群众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按照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上。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监督的关口前移,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能为了拉选票讨好下级。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醒,该谈话的谈话,该诫勉的诫勉,做到经济快速发展,干部健康成长。

  同志们,未来五年将是甘肃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在座的各位以及全省广大干部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省委完全相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会不负历史重托,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 新 图 片
《欢乐中国行》走进甘肃嘉峪关 甘肃省将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特聘 甘南,随处可见碧蓝的天 陇南发生特大车祸15人死亡 中央领 兰州万余人水车园里“踩”水车 甘肃武威文庙举行祭孔活动成全球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苏荣强调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谋划未来五年发展
·甘肃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五中全会精神
·苏荣亲切看望中科院院士、兰大生命科学学院郑国锠
·三姐妹求助信引起甘肃省委书记省长关注
·苏荣陆浩会见林佳媚王定烈一行
·苏荣在甘肃省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苏荣主持 
·甘肃省委书记苏荣会见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苏荣在“甘肃未来五年发展的思考”研讨班上的讲话
·甘肃嘉峪关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甘肃嘉峪关洋葱外运工作启动
·庆阳市公安局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警车撞人事件
·2008年兰州小街巷全变亮 路灯24小时智能监控
·平凉“中考错题事件” 教育局副局长包磊引咎辞职
·甘肃省人民医院门诊见闻
·甘肃省交通厅发展抓项目纪实(一)
·甘州区:非法拘禁索赔偿不堪忍受跳楼亡
·记陇南市武都区公安局洛塘派出所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巡视中国—东盟博览会甘肃展位
·马西林会见欧盟亚洲生态项目组织专家组一行
·甘肃省长陆浩会见古巴客人
·“甘南主题”电视剧《情归曼荼罗》紧张创作中
·兰州市委市政府关注张掖路改造 “六个一流”打造西北第一步行街
·甘肃靖远羊羔肉招待“全球财金首脑”
·兰州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冲刺
·13岁男孩右肾被误切 两医院赔偿27.6万
·甘肃省两摄影家各索赔50万
·《欢乐中国行》走进甘肃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