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第二届中国当归节隆重召开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
中共岷县县委书记郭宽宇
岷县人民政府县长马育德
岷县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境内主要有药材、草畜、农副产品、水电、矿产、旅游六大资源,其中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是全国有名的地道中药材主产区,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贝母等名贵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依托国家产业政策,立足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按照“基地片带化、生产标准化、加工规范化、销售市场化”的思路,大力实施“药材立县”战略,药材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品质不断提高,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25万多亩,总产量从1995年的0.5万吨发展到目前的5.2万吨,其中当归2万吨,年出口2200吨,占外销量的90%。全县中药材纯收入达到5.3亿元,占全县GDP的53%,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一)围绕基地建设,加快“量”的扩张。2007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5.12万亩,产量5.19万吨,中药材总面积已经占到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450多万亩的5.5%、全省210万亩的12%、全市110万亩的22.7%。总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32万吨的14.4%、全市总产量13万吨的35%。其中2007年当归总面积占全国的25%、全省的40%、全市的60%,已成为全国、全省、全市的中药材种植大县。
(二)围绕标准化生产,狠抓“质”的提升。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医药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以提高中药材的优质化、标准化和市场竞争力为切入点,以抢占市场制高点为主攻方向,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佛慈集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兰州大得利公司等院校及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科研攻关,在优质新品种(系)选育、规范化种植、生物肥料应用、低残留新农药、新肥料筛选、工厂化育苗、有效成份提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制定了当归质量安全标准、当归生产技术标准、当归产地环境标准和甘肃丹参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及当归标准操作规程。通过了“岷归”绿色食品认证、甘肃省无公害当归产地认定及国家当归GAP基地认证。今年,县上和中科院兰州分院合作,正在开展当归专用肥试验研究;与兰州大得利公司合作,开展了当归熟地育苗、当归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中药材研究步伐正在加快,制约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正在逐步加以解决。
(三)围绕精深加工,培育产业龙头。在基地建设初步形成规模以后,我们及时调整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优惠政策,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岷县,开发中药材产业。据统计,全县已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有117户,这些企业有固定从业人员5400多人,年加工能力在2万吨以上,产值8390万元,销售收入6200万元,上缴税金219万元。今年以来,全县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和大户共加工各类中药材饮片2.3万吨,占全县药材总产量的44%,其中当归饮片1.5万吨,占65%,红黄芪饮片占25%。据有关资料推算,全球2006年约需当归总量2.2万吨,岷县当归饮片总产量占到全球总需求量的54%。由此来看,岷县已经成为全国、全省、全市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饮片生产大县。
(四)围绕拓宽销售渠道,完善市场体系。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中国当归城和梅川中药材市场扩建等项目,2006年在中国当归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当归节,各专业市场的功能正在发挥,服务体系正在完善。另外,全县还新建了岷阳镇岷峰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西江、闾井等农贸市场,全县各类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达到28处。据统计,全县年出口“岷归”2200多吨,占全国当归出口量的90%以上,在国内市场销售也占据50%以上的份额。目前,全县已有5个品种16个系列的中药材产品远销香港、台湾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近千万元。
(五)围绕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协会建设。为确保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积极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采取强化宣传促协会、实施项目保协会、创建基地办协会、龙头企业带协会、政府引导建协会等措施,使全县中药材协会发展到33个。特别是我县当归博物馆、当归产业协会、当归研发中心和中国当归城网站也正式建成运营,将为我县逐步建立起中药材科技服务体系,攻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领域的技术难关,提高中药材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组织化、标准化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围绕提高效益,打造优势品牌。为提升中药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借助“千年药乡”、“岷归”两大金字招牌及其系列产品的地理标记注册保护,打造了一批区位优势明显的品牌,通过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产品,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岷县中药材产业具有生态、资源、市场、效益等优势和资源消耗低、易成规模、商品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我国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后,中药材将实现从传统农副产品向药品转化,从小农经济模式向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化。目前岷县中药材产业的结构已基本成形,发展势头强劲。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极具独特竞争力的生态环保型优势特色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是:按照把我县建设成“全国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和生产营销基地”的目标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导,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中药材饮片加工为基础,精深加工为引领,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步伐,努力走出一条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科技支撑、加工提升和品牌经营的产业开发路子。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其中当归面积10万亩左右),中药材标准化基地面积10万亩以上。中药材总产量达到5.5万吨,产值达到7亿元,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建设符合GMP条件,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1—2户,力争10个以上中药饮片企业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号,中药饮片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产值3亿元以上。
(一)以建立国家级药源基地为目标,在规模化发展上求突破。一要加快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二要加快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步伐。真正把岷县建设成能够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使中药材产业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
(二)提高组织化程度,在规范化发展上求突破。一要转变耕作方式。二要严把中药材质量关。三要加强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四要加快中药材饮片GMP改造工作。
(三)严格生产标准,在壮大龙头企业上求突破。一要规范完善饮片生产企业。二要加强检疫检验关。三要扶持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四要运作好市场。五要建立企业原料基地。
(四)完善市场体系,在信息服务上求突破。要认真研究销售市场,以市场供求态势指导产业开发,以市场营销促进产业成长。
(五)加大科技创新,在提升开发层次上求突破。要依托现有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制药企业、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六)加大招商引资,在项目建设上求突破。积极引进一批高新企业,新建并发展一批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中药材加工骨干企业和名优新特产品,加速中药材产业开发进程,带动形成以切(饮)片为主体、高新产品为方向的加工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