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报缴期的一天,甘肃定西市一位刚刚缴完税款的淀粉加工企业老板高兴地说:“国家的富民政策好了,个体户的钱袋子鼓了,致富的我们应该为国家尽义务。国税干部文明收税,热情服务,我们缴税更便捷了。”
甘肃定西市国税局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个体经济运行规律,抓住户籍管理基础,完善分类管理措施,突破公平税负难点,紧盯发票管理薄弱环节,强化责任追究机制,走出了一条与定西税源结构、行业分布、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个体税收的路子。
内管外联抓税源
定西市国税部门加强与地税、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建立起管户信息外联互通机制,从源头上管住税源户籍,做到了“管住户、掌握数”。
首先,确保个体登记率达到100%。他们以纳税人自行申报为基础,辅以税收管理员上门催办,定期巡查,同时采集纳税人的主要信息和辅助信息,依托C TAIS系统,对全市1.46万户个体经营者逐户建立信息档案,建立个体户分类、分项管理检索目录,定期进行管户增减、行业结构、税额变动分析。
其次,全程监控个体经营者。他们抓住不同行业淡旺季经营的特点,搜索漏管户存在的死角和管理盲区,推行税收管理员实时清查、分局(所)按月排查、县局按季抽查的三级联动清查责任制,逐步形成无缝隙户籍管理。2005年,全市对65个乡镇、35个集市贸易、7个物流配送中心、21个大型商场开展了查漏管户、查假停歇业户、查经营规模变动户的“三查”活动,清理登记个体户350多户,补征税款37万元,对1104户经营规模扩大的不达起征点户重新核定定额,月增税款9万元,年增税款88万元。
再次,内外结合,信息互联。市局和7个县(区)局先后召开外部协作联席会议16次,制定了市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登记信息反馈管理办法,管理方式逐步由单兵作战转向联合作战。2004年,他们自行开发了一套与工商登记信息对接传输信息的“工商税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搭建了信息共享数据平台,从工商部门获取各类个体工商登记信息7259条,对属于国税管理的2357户个体信息进行了录入维护,实时更新。2005年开始,各县(区)国税、地税部门实行“联合办证,一证通用”,对共同管户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669份,为纳税人压减非税成本支出4万元。2005年,通过内抓管理、外重联合,全市新增登记个体工商户2673户。
瞄准规律抓管理
2005年4月,市国税局对全市15个基层分局管理的商业、药材、建材、淀粉加工、铝材加工、摩托车销售等8类重点个体经营行业的税收征管进行了观摩、评审,并结合观摩、评审情况召开了个体税收征管工作座谈会,总结了多年来个体税收征管工作的成功经验,在个体税收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7个县(区)局悉心研究各行业生产经营规律,建立不同行业纳税人利润率、税负率等税源监控峰值指标。在煤炭经营行业,推行了核算销量、按月申报、票外定额、年终结算的“年最大储量盘存”管理办法,并从9月份开始,抓住煤炭大量购进的旺季,对全市356户个体煤炭经营户购煤储量进行盘存,实施票外定额征收,累计征收税款85万元;在摩托车销售行业,与交警部门配合,采取税务机关验票入户的办法,推行“报户验票”和“先税后票”制度,查处以保修单代替发票,向消费者提供厂家或异地销售商的发票等违规摩托56辆,补征税款6.8万元;在砖瓦制造行业,采取“以产定销、按年核算、限额预缴、盘存清算”的管理办法,选取13户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砖瓦制造行业纳税人,从电耗与机砖能耗产出比入手,测算出科学的参数值,对全市35户建材生产业户进行了行业税负评估,年增税款34.6万元;在淀粉加工行业,以投入产出比例为评估分析的着眼点,测算出原材料数量与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从监控、核实土豆购进数量入手,对全市34家个体淀粉生产加工户的淀粉产量逐户进行核定。2005年,累计征收淀粉加工行业个体税收75万元。
推行软件抓环境
2004年,定西市国税局以公平税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思路为出发点,自行开发并使用了“个体双定户定额管理软件”,将个体经营行业细化为批发、零售等25个行业,将经营区域细化为市区主街、小巷、城郊、商场、超市、集镇、农村等12个区域类别,从经营面积、盘存实物、核实经营费用、投入资金、资金周转等方面采集信息,准备了大量第一手与税额核定相关的资料、信息,对全市11000户个体“双定户”完成系数测算,重新核定定额,月增税款13.8万元,促进了个体“双定户”定额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
在科学、合理地完成定额核定的同时,市国税局坚持把落实定额公开和税负评议制度作为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纽带,充分利用宣传栏、公告牌和电子显示屏向纳税人公布税务登记注销、非正常户认定、“双定户”定额及调整、停(歇)业户的公开公示工作。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体协会以及纳税人代表,全程参与到个体税负公开评议中来,保证个体税负评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使纳税人不再猜疑,还广大纳税人“一本”明白账。
落实责任抓追究
在完善个体税收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市国税局从细节做起,把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落实到户籍管理制度、征管档案制度、税源监控和分析制度、纳税评估办法、分类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制度、培训制度、考评制度等八项制度中。将税收任务、征管质量等硬性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税收管理员身上,把《税源管理下户调查工作底稿》作为“税情日记”,落实以实地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税源监控机制,细化制定了《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有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明确职责分工,量化考核评比,严格责任追究。
2005年,共追究税收管理员的相关责任85人次,其中批评教育30人次,通报批评14人次,经济处罚41人次,共扣发津贴、奖金6500元,扣发负有连带责任的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津贴、奖金1040元。以责任追究为保障,税收管理员的管理责任明显增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