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陇南>>正文

陇南武都:椒乡变奏曲
(2006-4-9 8:33:17)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甘肃日报 > 一版  打印本页

  花椒林里歌声悠扬,笑声不断,椒农用他们勤劳的双手采摘一年的希望。本报记者秦剑摄

 陇南春来早。刚出农历正月,春天就给武都的田野涂抹上了些许新绿,让人感到萌动着的生机。

  站在武都区马街乡下南山远眺,漫山遍野的花椒林看不到边,为越冬和防虫害涂白的树根在阳光下如繁星点点,格外醒目,仿佛正有高手在纹枰论道,把武都大地做了棋盘,而花椒树便是那布满棋盘上的白子了。

  “有椒其馨”。武都人走活了花椒这步棋,从而吹响了经济发展的变奏曲,改写了武都“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给当地的生产方式、生态环境、劳动方式、生产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影响。

  第一乐章:生产方式的变革“我们武都的农民大多已经不种粮食了。”见到记者,武都区副区长武扬林第一句话就是新闻。

  武都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到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还不足千元,是国家扶贫重点区。“这里的农民不种粮了,能干啥?”记者大惑不解。

  “我们武都已经被花椒树覆盖了。”武扬林回答。

  在武都6处万亩花椒基地之一的马街乡,记者看到,这里的地埂、房前屋后、荒山荒坡全都栽上了花椒树。武扬林告诉记者,目前,武都区已种植花椒81.2万亩,农民人均200株。

  “种花椒的收益如何呢?”

  “是种粮食的10倍。”在一砖到顶的新房里,梨坪村村民张海军对种粮食和种花椒做了一个对比:以前种粮食,年景好时,一亩地能收250多公斤小麦、500多公斤玉米,两季收成最多500元,除过籽种、化肥、农药等本钱,所剩无几;年景差一点,那就连籽种钱都收不回,全靠吃国家的返销粮过活。现在种花椒,他家3亩地每年收入五六千元。“这都是政府引导扶持得好啊!”张海军由衷地说道。1998年,武都区新一届领导班子根据全区“七山二林一分田”、85%以上的村适宜花椒种植的实际,除继续发展油橄榄、茶叶、核桃和中药材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外,把花椒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在大规模推广种植的同时,利用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大好时机,争取政策巧打“经济牌”,宜椒区的低产粮田全部被椒树置换、退耕地和荒山荒坡逐渐被椒林覆盖。去年,全区40%多的花椒树已挂果,花椒产量达1020万公斤,产值2.4亿元。规模、产量、面积、质量都堪称“中国花椒第一县”。

  张海军的经历是武都48万农民的缩影。2005年,武都区人均收入1309元,其中花椒贡献了569元。花椒收入上万元的大户2000多户。安化镇官沟村村民郭兴伟,开垦荒山种花椒,每年花椒收入超过4万元。

  2008年椒树全部挂果后,预计全区花椒产值可达9亿元。“花椒为我们武都区的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武扬林这样说。

  花椒在为武都农民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保持了水土,使当地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2个百分点。“这几年,武都的降雨量逐年增加,花椒功不可没。”武扬林说。

  省委书记苏荣去年考察时看了武都的花椒产业后,深有感触地说:“陇南的经济林起来之日,就是当地经济腾飞之时。”

  第二乐章:劳动方式的变革惊蛰前后,正是以往武都开始春耕生产的大忙季节。但我们在漫山遍野的花椒地里却没看见人影。无论是在马街乡,还是在柏林乡和安化乡,每每进入农家,只见老人、小孩,连青年妇女都很少见到。

  武都区劳务局局长胡晓明解释说:“武都的劳动力被花椒‘解放’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

  原来,花椒作物集中在成熟采摘时和采摘后的修剪管理上,忙在夏冬几个月,农民再也不用长年绑在农田里。于是,在武都区形成了两个劳务市场,一个在区外,一个在区内。

  武都区有青壮年劳力20余万人,为组织富余劳动力有序输转,区里成立了劳务局,专职负责全区劳务输转,全力开展劳务宣传、组织发动、劳务培训、维护权益等工作。区委、区政府积极开辟劳务市场,建立劳务基地。2005年8月,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赴北京、天津、新疆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当地大型企业联系协商,建立了28家长期劳务合作基地,并在新疆成立了劳务办事处,有组织地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输送拾棉工3653人。去年全年有12.6万人次外出搞劳务,创劳务收入2.62亿元,务工人员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

  去年11月28日,在武都召开的劳务招聘洽谈会上,吸引了来自北京、江苏等省区市的企业前来洽谈,有13家用工单位与区里36个乡镇及区直有关单位现场签约劳务协议156份、17359人。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劳务输转给武都农民人均增加收入496元。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王学东说,以前,武都农民只有种粮食一个收入来源,现在,种花椒、搞劳务、搞养殖,农民至少有三四个经济来源。

  区内劳务市场的红火渐起,主要是围绕花椒产业形成的。

  每到花椒成熟季节,需要大量的人力采摘。花椒是由低处往高处红起的,前些年是椒农们互相帮忙,先是山上的人帮坝里的人摘,然后是坝里的人帮山上的人摘,各解燃眉之急。慢慢地,随着花椒产业越做越大,帮忙采摘的人手显得严重不足了,于是形成了新的用工市场。6、7、8月间,坝里的、山上的椒农互相打工,附近宕昌、礼县、舟曲等地的农民工也纷纷来到武都区,帮助椒农采摘花椒。在全区花椒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皇乡董家坪村,最多时吸纳5000多外来打工者。去年,村里花椒收入100万元,其中30万元付了采摘工的劳务报酬。

  第三乐章:生产关系的变革粮食丰收、蔬菜增产,都会出现“卖”

  难,花椒有没有同样的问题呢?“有。”武都区林业局局长赵银录说。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正在发展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花椒的收购价一般在每公斤20元左右。去年夏天,武都花椒产量突破1000万公斤大关,外地的商客开始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压价收购,椒农面临“增产不增收”的怪圈。

  关键时刻,武都区北茂花椒协会紧急筹资50多万元,牺牲利益以每公斤20元的保护价收购,稳住了花椒价格,使椒农的利益得到维护。

  “保护椒农利益是我们协会最大的宗旨。”北茂花椒协会会长杜文修说。有930名会员的北茂花椒协会由运输、种椒的能人大户发起成立,是目前武都区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北路片10个乡镇3万余户椒农近15万人。“去年,经我们协会卖出了360多万公斤花椒,收购旺季每天有五六车花椒运出。”杜文修乐呵呵地说。

  谈起协会的发展壮大,杜文修十分感激区里的大力支持。他说,区委书记王学东主动提出给协会10万元的周转资金;区林业局局长赵银录亲自在协会蹲点,帮助制定章程,规范运作;区花椒中心专门为协会配备了5名技术人员,全权听从协会调遣指挥,从去年5月至今,已经为会员举办了91期培训班。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  [02]  


最 新 图 片
“甘肃第一龙”“啸傲”甘肃省博 甘肃科技大会将演重头戏:“冰火 兰州市委书记掀治庸风暴 称让庸官 兰州七里河副区长王安印受贿一审 环城10“口”通八方 图文:甘肃省委十届十次全委会议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武都70多万亩花椒旱情严重
·陇南市武都区花椒红了
·秦安农民户均栽植花椒1.8亩
·甘谷六峰镇万亩花椒园红红火火
·秦州区关子镇刘家山速写:花椒映红刘家山
·秦安万亩花椒映红了采椒女的面庞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陇南武都:椒乡变奏曲
·兰州金价步步高 千足金首饰卖到每克196元
·“陇原第一商厦”整修完毕 亚欧打造国际化卖场
·甘肃庆阳5000多种“土特产”将亮相“文博会”
·首届甘肃金融论坛在兰举行
·我省评出十大杰出科技人才
·全省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检查工作全面展开
·雷台古井待解千年之谜
·白银市长袁占亭:从“数字”中发掘真金白银
·甘肃省委省政府向2位新当选院士颁发住房汽车
·车祸赔偿要提高 甘肃省出台交通事故赔偿新标准
·兰州市决定对市直单位公务员医疗救助标准提高
·金昌2006年打黑第一案 5“菜霸”公开受审
·兰州火车站将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首趟穿乌鞘岭
·甘肃首次评出十大发明家 累积申请专利超277项
·甘肃兰州进入国家城市间铁路快客通道
·首届甘肃金融论坛今日开“坛”
·甘肃山村教师30年拖着病躯教学被拍成电影
·甘肃纳税百强榜出炉
·甘肃省十一运会大盘敲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