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白银>>正文

特稿:“博士之乡”——会宁(图)
(2006-11-26 17:31:31)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兰州晚报  打印本页

博士的家乡

  会宁博士之四

  “博士之乡”的辛酸与希望

  寻访博士的路铺着一层厚厚的黄土,有些地方甚至连路也没有,漫山遍野是同一种颜色———黄色。行走其中,那种特别的单调、干净、窘迫甚至悲凉总是让人心情沉重。会宁人民到底在坚守着什么?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瘠土,还是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培育更多的大学生、博士?

    不,他们有自己的寄托:让后代走出大山。他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教育是希望,是每个家庭的“救命稻草”。

  1) “四苦”精神支撑教育

  会宁有三个特点:“红军长征会师胜地”、“国扶贫困县”、“高考状元县”。长征是精神,贫困是现状,教育是希望。在会宁很多人都以“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作为座右铭。当然,读书是最大的事,也正是大家都将读书当成大事去做,所以会宁教育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多年前,有人将会宁教育归纳为“三苦”,即家长苦供、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后来又有人加了一项:领导苦抓。于是,“四苦”精神成为会宁学子成才的四根支柱。

    在牟克雄博士家我们看到除了几样简单的家具外,一件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母亲李秀英说,十几年前供克雄,等到克雄工作了,孙子都长大了,接着又要供孙子上学,现在她的九个孙子、外孙上大学,每个孩子每年需要上万元,农村人只有省吃俭用,相互周济了。

    为了供学生,砸锅卖铁在会宁是常事,党岘乡一位名叫党俱兵的老人,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把家里所有的家当都卖掉了。没有地方住,只好寄居在早已出嫁的女儿家里。

    如今,更多的是,当学生考上大学后,家长立刻给孩子贷款。很多时候,孩子都毕业多年了,可贷款到现在还没有还清。

    当然,会宁的学生从来不偷懒,看着父母供的辛苦,所以很多农村的学生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

    在会宁的所有校园里,早上6点不到,就能看到很多学生已经开始晨读,根本看不到有人玩耍。

    会宁一中的一位老师说,很多同学晚上看书一直要到凌晨一两点,学校担心学生的身体,所以规定晚上10点多关灯,可是很多学生点着蜡烛偷着学,老师来了,他们就把蜡烛熄了,老师一走,蜡烛又亮了,有时候看得人心酸。

    会宁教育的成功,教师功不可没。因此关于老师苦教的故事数不胜数。

    几年前,头寨子乡中湾村小学教室无法使用,校长冉树苍辛辛苦苦地用自己的钱加上借来的募集来的钱,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一所造价20万元的完全小学。而为了建学校,家里欠了一大笔债务,常有人上门来催账要钱。电视台来采访,自己的老伴却连一件像样的裤子都没有,市领导来看他,家里门窗连风都挡不住,炕席也烂出大洞来。

    据教育局的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会宁近 800名代课教师每个月的工资只有 200元,这些代课教师多是高中毕业生,虽然这些人的工资不如一个卖菜的,但他们依然坚持在三尺讲台上。

    白银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俊中说,会宁教育的成功也离不开地方各届领导的苦抓和重视。

  

牟克雄博士住过的土房子

  2) “教育反哺”已成气候

  按照现有的统计数据显示,会宁县在读中小学生共计约18万人,其中高中生大概为 3.1万人,在读大学生1万余人,除了初中与小学的 15.3万学生外每年花费不多外,高中生每人每年的平均花费为 2500-3000元左右,大学生每人每年的平均花费在8000-10000元左右,所以会宁人民每年的教育支出接近2亿元,对于那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困山区农民来说,教育支出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重负。

    不过,近几年中,“教育反哺”已成气候。会宁县教育局高生云局长说,十多年前,根据会宁县邮电局统计,会宁在外地工作的毕业生每年寄回家的钱大约是 1430万元。而最近几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每年一个多亿,这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这些钱除了用来补助改善父母和家庭的生活外,很大一部分是用来继续供养弟弟妹妹及亲戚子弟上学的费用,这些钱基本可以保障会宁学生上学了。高局长认为,这些工作了的大学毕业生,目前还普遍处于发展和上升过程中,对家乡的回报,现在还是初级阶段,还不到高峰期。但每年都有很多会宁籍成功人士回来捐资助学。

    高局长还说,会宁教育已成为一个品牌,社会各界对会宁教育的支持也越来越明显,仅今年前十个月,会宁教育接收到的捐助款已接近 1000万元。

    在采访中很多学子的家长也印证了这些,比如王彦青告诉我们,他4个孩子的学费全部由博士弟弟支持。

    对于“教育反哺”,白银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俊中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会宁籍博士对家乡的回报空间还非常大,会宁县委县政府也应该积极想办法与全国甚至全球的会宁籍博士保持联系,这些人肯定能对会宁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些老师还建议,会宁县应该专门建立一个“博士园”或者博士展览馆,由专人负责与会宁博士联系,这是会宁人民的一笔财富,政府部门不应该忽视这个问题。首席记者杨志彬文

  原会宁县委常务副书记孙俊中在会宁任职期间曾与30多名会宁籍博士有过来往,后来他专门著书《旱塬学子竞风流》讲述了他所认识的33名会宁籍博士的一些概况,他也是解读“会宁博士”的第一人,在去寻访会宁博士之家之前,我在白银市委党校拜见了这位曾经的父母官。他给我提供了100多名会宁籍博士的资料。

  张自和 1944 年11 月23日生,现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沙勇忠 1968年7月生,平头川乡人,武汉大学情报专业博士,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李万同 1964年10月生,头寨子人。博士,现任兰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兰大基础数学研究所所长。

    武生智 1964年6月26日生, 2003年5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李忆春 1970年生,青江驿乡人, 2000年攻读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王文 1957年2月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研究所副所长,教学中心副主任。

    刘玉冰 1974生,博士研究生,现在兰大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苏培玺 1964年4月生,老君坡乡人, 1999年考取中科院兰州分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职博士生,现在兰州大学工作。

    张志斌 1965年9月生, 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2000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回西北师大任教,现为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冯曦明 1964年7月生,博士,现任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政与金融系副主任、经济学副教授。

    张兵 1965年1月生, 1998年获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蔡宝来 1965年生,新塬镇人, 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张学强 男, 1971年生,白草塬镇人, 1996年考入华东师大教育系博士研究生,28岁获得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杨勇 男, 1967年7月生,大沟乡人, 1998年攻读兰州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张兴武 男, 1962年生,丁沟镇人,博士,现在西北师大工作。

    柴守玺 男, 1962年出生,博士,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牛俊义 男, 1957年12月生,博士,现任甘肃农业大学作物耕作栽培系主任、教授、博导。

    孙万仓 男,生于 1957年4月,博士,现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主任、教授、博导。

    师尚礼 男,现为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书记、博士、副教授。

    田振际 男,1964年11月生,甘肃会宁人,博士,教授。现在兰州理工大学工作。

    张世珍 男,1963年12月生, 1997—2000年在马来西亚皇太子大学( UPM)作为研究助理和博士后研究员学习、工作,并获动物病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树刚 男,1963年6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矿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

    杨具瑞 男, 1964年生,副教授,现在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刘俊杰 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在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张根林 男,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石河子大学副教授。

    裴登峰 男, 1964年生,现为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杨三正 男,湛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博士研究生。

    张玉红 女,曾在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任教。

    杨福增 男, 1966年生,博士,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

    邢强 男, 1970年9月生, 1999年考取华南师大博士研究生。

    武兆俊 男, 1957年6月生,博士,现在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研究所工作。

    李健 男, 1969年4月生, 1998年赴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

    刘胜旺 男, 1969年7月生,博士后,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

    田圃 男, 1974年10月生, 1999年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雷耀辉 男, 1972年8月生, 2000获得博士学位。

    王万雄 男, 1964年3月生, 2000年在兰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王君 男, 1976年3月生, 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

    姜永萍 女, 1972年3月生, 2004年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

    董志忠 男, 1969年9月生,博士,现在重庆建筑学院工作。

    李强 男, 1962年9月生,博士,现在福州大学工作。

    李云阁 男, 1967年生, 200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始博士研究生在职学习。

    何兴民 男, 1963年生, 1999年获得兰州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徐改平 女, 1971年10月生,博士后,现在复旦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冉毅东 男, 1962年生,在奥克兰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赵永平 男,1968年7月生,清华大学博士,现在加拿大。

    赵贤四 男,1962年生,博士,现在美国。

    牛德民 男,1967年5月生, 1997年后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留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新加坡。

    张静仁 男,1991年去美国留学,博士。 2001年夏天,被奥尔巴尼医学院聘任为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中心教授。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04页  [01]  [02]  [03]  [04]  


头 条 推 荐

政协天水市秦州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

·[天水] 编外教育人士王晋——一个追求精神财富的非公经济
·[秦州] 政协天水市秦州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天水] 2006年,天水市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效益6.8亿元
·[天水] 1月9日至10日,甘肃省信访局考核我市信访工作
·[天水] 发展苹果产业应注重产地商标的宣传
·[天水] 天水市财政局学习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天水] 天水市国税局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秦州] 秦州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张川] 张川县政府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 今年要办好十件实事
·[秦安] 秦安县政府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 今年要办好十件实事
更多>>>
最 新 图 片
成县非法采矿4人被困续:矿主炸毁 中国共产党陇南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甘肃近2万名藏族牧民告别游牧生活 央视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胜 浊雾消散 兰州“天亮了”(图) 陆浩徐守盛出席“感动甘肃”揭晓

相 关 新 闻

·会宁会师旧址成甘肃省红色旅游龙头
·【附图】甘肃会宁“烂尾工程”伤了村民心
·明星“耀”会宁 董文华、谭晶等放歌陇原
·甘肃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图文:黄金周长征会师圣地甘肃会宁游客猛增
·黄金周长征会师圣地甘肃会宁游客猛增
·“心连心”艺术团将赴会宁演出
·今日会宁城
·会宁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政协天水市秦州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组图:沈阳上演火辣演出 赤身男女浴缸内起舞
01053 屋脊

最新新闻
·徐守盛杨志明对成县矿难做批示 成立工作小组
·徐守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徐守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造性地做好人才工作
·酒泉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
·会宁会师旧址成甘肃省红色旅游龙头
·平凉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靖远农业特色产业强县富民
·兰州入选“最佳商务城市”
·兰州市将建南绕城高速公路
·甘肃景泰县发生4.2级地震 兰州有感觉
·成县非法采矿4人被困续:矿主炸毁出口后逃跑
·陇南市成县废矿冒顶事件营救工作全面展开
·陇南市确定未来五年奋斗目标
·甘肃省政协九届十七次常委会1月20日在兰举行
·徐守盛会见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范集湘一行
·王义当选陇南市委书记 郭玉虎等当选为副书记
·张掖“三下乡”活动不断创新
·平凉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包东红:旅游立市工业强市 项目带动和谐发展
·武文斌:甘肃牦牛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