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天水博物馆>>正文
天水民俗博物馆开展“剪春幡”民俗体验社教活动(图)
(2019/2/14 10:36:15)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打印本页

  春幡,也称“春幡胜”、“幡胜”,其精巧的制作方法兴起于唐宋时期,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罗、绢或纸为长条状小幡,戴在头上,以示迎春。乙亥猪年的到来,也意味着新的一年春天的来临,剪春更是西北的重要年俗,它通过剪出春天的图景来表达人们对春天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本次活动通过让青少年观众在喜迎新年的同时也迎接着2019年春天的到来,体验“剪春”和“咬春”习俗,让传统民俗文化活起来,增加“年”的文化韵味。

  大年初三的下午,天水民俗博物馆在戏苑开展了“剪春幡”民俗体验社教活动,此次活动共有30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参加,在此次活动中,首先由讲解员为大家介绍剪春幡的来历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然后为大家分发材料包进行春幡的制作,大家拿着制作好的“春燕”、“春鸡”、“春花”、“春柳”等等,按照“男左女右”的顺序进行佩戴,以示迎春,接着讲解员又拿出来提前准备好的萝卜,带领大家体验了“咬春”习俗, 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为了这个好的寓意,家长和孩子也踊跃尝试,试吃萝卜,进行“咬春”。

  一副副精致的春幡,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不仅仅加深了大家对民俗文化的了解,更是让家长们意识到了现代教育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此次活动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的传下去。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民俗专家释疑“天水”之名的 入了腊月都是年,肉丸子炸起来! 腊月初五,雪落天水(图) 天水市体育中心已经长这样了(图) 天水城飘来2019年的第一场雪(图) 天水2018年的最后一场大雪(图) 还记得那是2006年,海峡两岸同胞 还记得那是2005年1月1日,秦城区 还记得那是2004年,天水的伏羲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