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
还记得那是2005年1月1日,秦城、北道两区正式更名为秦州区、麦积区

▲2005年1月1日,天水市举行两区更名庆典大会。

▲2005年1月1日,天水市举行两区更名庆典大会。

▲2005年1月1日,天水市举行两区更名庆典大会。

▲2005年1月1日,天水市举行两区更名庆典大会。

▲2005年1月1日,天水市举行两区更名庆典大会。

天水在线2005年1月1日报道 今天是2005年的第一天,也是一个全市340万人民尤其是110万秦州、麦积两区人民共同铭记的日子,从今天起,经国务院批准,秦城、北道两区正式更名为秦州区、麦积区,两区更名的名称、印章于今天正式启用,两区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今日上午,秦州剧院内,到处洋溢着一派欢乐喜庆的气氛、秦州、麦积两区更名庆典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上午九时,庆典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大会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世荣主持,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副司长张炳善首先宣读了国务院关于两区更名的批复并祝贺两区更名。副省长李膺、省政协副主席嗽敏智、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光第等领导出席了大会。随后,赵春、李世荣、王志荣、宋敬国、冯沙驼、林建波分别向秦州、麦积两区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区人武部授牌,并向两区赠送了纪念鼎。
副省长李膺热烈祝贺两区更名,并要求紧抓实施更名战略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春在讲话中指出,两区更名是天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秦州区”和“麦积区”的名称,更加突出了城市特色。展示了文化底蕴,全市上下要以此次更名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天水建设成为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创辉煌。
省民政厅以及市四大组织在家领导、市纪委、天水军区领导及各界人士约550多人参加了庆典大会。
秦州区挂牌仪式
↓↓↓↓↓↓↓↓↓↓↓↓↓↓↓↓↓↓








麦积区挂牌仪式
↓↓↓↓↓↓↓↓↓↓↓↓↓↓↓↓↓↓





抢抓更名机遇谋求更大发展
——就秦城北道更名访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张津梁
甘肃日报(刊发日期:2004年12月8日)
2005年1月1日,天水人民将迎来一件大喜事。经国务院批准,天水市秦城区将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将更名为麦积区。这一天,两区将举行更名挂牌仪式,新的名称和印章于同日正式启用。日前,本报记者就两区更名的有关情况,采访了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张津梁。
谈起秦城北道更名的指导思想,张津梁说,这次两区更名工作是天水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国家民政部《地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及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审查精神,按照尊重历史、注重现实、规范标准、好记好找的原则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天水市为此次更名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的意见,这个充分论证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过程,完全符合两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秦城北道更名仅仅是一个程序,关键是做好对外宣传和搞好天水发展,使天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再放光彩”,张津梁告诉记者,天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好“秦州”和“麦积山”这两张文化品牌,推进“旅游富市”战略的实施,促进天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天水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特色鲜明的大城市和陇东南商贸旅游中心城市,正确使用具有丰富内含的名称十分必要。
张津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必要。首先,秦城改“秦州”、北道改“麦积”,突出了名城特色,凸显了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利于提高天水市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张津梁介绍说,“秦州”一词作为政区名称始于三国曹魏时期,一直沿用到民国废州改县为止,距今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北道区境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麦积山风景区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享有“东方雕塑馆”之美誉。“秦州”能唤起人们对富庶陇右的想象和期望,“麦积”能牵动人们对这座“东方雕塑馆”的向往,这样的更名对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其次,“秦州”和“麦积”这两个地名,从历史上和现状上看都比较确切,更名能够充分挖掘地名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打造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域品牌优势。张津梁说,这两个地名在文史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人民群众心中有深厚的认同感。秦城更名为“秦州”,意在继承古秦州人民勤劳、勇敢、创新、拼搏的精神,要像历史上一样,叫得更响、传得更远,与“麦积”一道,并驾齐驱,充分发挥潜在的品牌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更名可以把“秦州”、“麦积”和天水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之相互衬托、相互补充,形成对外宣传的合力。
第三,更名与麦积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工作遥相呼应,是对申遗工作的有力支持。张津梁认为,此次更名能充分体现天水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申遗工作相辅相成,对发展天水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对于正在紧张进行的更名工作,张津梁要求,应与省内地区改市工作同步,与第二代身份证更换工作结合起来,与县以上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更换防伪公章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简朴、节约、明快,凡是可以利用和可不更换的尽可能地利用,避免造成大的行政开支。
兰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张津梁祝贺秦城北道两区更名
天水在线(发布日期:2005年1月1日)
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更名为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这是天水的一件大事,我对两区的更名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两区更名庆典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天水是一片神奇的、充满生机的热土。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四十多年,对天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天水人民充满了眷恋。天水人民的福祉,天水的发展变化将永远牵动着我的心。目前,天水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全市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发展建设面临诸多机遇。两区的更名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天水、建设天水”的热情。我相信,只要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天水必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确良明天!
我会始终不渝地关注和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天水更快更好地发展。我期待着天水佳音频传,再创辉煌!
衷心祝贺两区更名庆典大会圆满成功!
衷心祝愿天水人民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张津梁
二00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霍老的麦积情结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霍松林谈“两区更名”
天水晚报(刊发日期:2005年1月8日)
“怀念天水,经常想起天水的名胜古迹,想起诗圣杜甫吟咏过的许多地方。”这是现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松林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怀念天水》中的开篇语。也因了这篇在央视播出的电视散文,天水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虽然是电话采访,但记者想要“见”霍老一面却极其不易。因为在学术方面的突出贡献,加之霍老已年届九旬,校方对他“看护”极其严格。因为老乡的缘故,又因为两区更名乃天水人民的大事,霍老知悉采访一事后欣然答允。
霍老虽然已离别天水60多年,但他对故土深沉的爱恋和关注一如既往。如今,当我市为了让天水的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对外产生强大吸引力,让天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将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霍老对此特别高兴。
霍老说:“市上决定把秦城区和北道区更名为秦州区、麦积区很好,而且定位明显,是为了促进天水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知名度,让天水美名能名扬天水。”谈到北道写麦积的区别时,霍老说麦积山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远远比北道高,因此北道的更名更有意义和必要一些。当年在天水读书时,给霍老留下最美好回忆的,莫过于麦积山了。“记得当时交通不方便,还没有车,我和几个同学骑自行车加步行,用了两天才游了一回。”说到这段经历,霍老语气中依然显得很激动,这不由得让记者想起霍老后来写的“怀念天水”一文。家乡的风物,在霍老心中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说起秦州,霍老说这个名字在天水的历史上已经很古老了。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伏羲庙、纪信祠、李广墓、玉泉观、诗圣杜甫吟咏过的南郭寺等地方,都具有代表性。霍老希望更名后能为这些美景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外地人到天水来。
采访中,记者在电话这边明显听到霍老气喘吁吁,说话很吃力。
霍老最后说,现在他上了年纪,对更名的事谈得不是太多,但对家乡的发展一直都很关心。得知天水也有晚报了,他特别借本报向家乡的父老乡亲问一声好,祝愿天水更名后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市群众代表赴兰州给原天水市委书记张津梁赠送条幅
天水日报(刊发日期:2005年6月10日)

6月7日,我市部分群众代表靳明强、于智斌等专程赴兰州看望兰州市市长、原天水市委书记张津梁,给张津梁同志赠送一幅万人签名的条幅,上题“两袖清风离任去,留得美名在秦州”,表达了我市人民群众对张津梁同志的赞誉和留恋。
张津梁同志在天水生活、工作了四十多年,担任市长、市委书记七年多,他在致力于我市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同各界人士、各级干部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离任后,我市部分工人、农民、街道干部和居民以及学校师生出于对张津梁同志人品和业绩的敬意,自发联名为张津梁同志赠送了这幅条幅,条幅落款是“秦州人民”,条幅背面是大家的签名。张津梁同志对这种民间性质的表达方式非常感动,他拜托群众代表转述对天水人民的真挚感谢和良好祝愿,希望天水的父老乡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过上更加富裕、和谐、幸福的生活,把天水建设得更加美丽。
图为我市群众代表给张津梁同志赠送条幅的情景。 田民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