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龙马洞的三条笔记
(上)
□ 熊奇录

让我们的思绪振翅,腾飞到七八千年以前。传说在三阳川余家峡九龙山峭壁之间的一个石洞里,伏羲、女娲兄妹两人结为伉俪,繁衍人类,于是石洞几千年后就有了“天下第一洞房”的美誉;还是这么个漆黑、冷风飕飕的洞子,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飞出一匹龙马,背负图书,让为蒙昧、荒蛮而苦思不得其驱除阴霾的伏羲爷眼前一亮,正是瞬间的启迪而得到的智慧灵光,使伏羲爷茅塞洞开,终于用“一画开天”的钥匙打开了中华文明的大门。这个山洞就是“龙马洞”。
作为三阳川人,早在上中学时就听说了“龙马洞”及其相关的传说。早年读过明代秦安籍山东巡抚胡缵宗《龙马洞说》一文。文章曾写道:
龙马山之阳有洞焉,相传古龙马洞也。云:昔有龙马负图出于是洞,羲皇则之以画卦,故洞在卦台之侧。
因而早就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游览“龙马洞”,不管来多少次不厌其烦。
“三阳多胜景,我辈复登临”,前不久陪外地客人,又一次游览了“龙马洞”,并积淀了三点收获。
天下第一洞房
“龙马洞”处在中滩镇余家峡村附近九龙山的半壁,沿着依山砌成的石阶攀援而上,走几十米,石阶没有了,只有石壁上开凿的道路,又陡又窄,大有足登天梯之感。攀登到顶端,嶙峋峭壁之间就来到了“龙马洞”的洞口。抬头望天,暮云低垂、举手可揽;俯视山川,但见平畴沃野、云树苍茫、房舍点点,中有渭水,玉带般平缓的流淌;再远看:相距不过两三里路,中间仅隔一条渭河,蓄势而起、在三阳川群峰中享有“至尊领地”的卦台山苍莽中尤显巍峨。
在“龙马洞”讲解员带领下,我们一行进入了这个神秘、充满传奇色彩的山洞中。洞口不大,洞中容量却很大,高有3米、宽4米、深7米,旁洞口有好几个。洞门右侧的一个旁洞,走进后,高低不平,有好几个台阶,很陡!走过不远便能见另一开口,这里原是洞壁的“窗口”,用来采光和通风。主洞正上方有女娲塑像一尊,左边还有一匹带斑纹的白马。塑像右边有一个侧门,点上蜡烛,低着头、猫着腰,我们走进弯曲的洞内。借助烛光,影影绰绰可见一石床,表面很粗糙,像是打毛过的,据说是伏羲、女娲的“婚床”。后来的“洞房”一词,就跟伏羲、女娲成婚有关。
再往里走,还有一个小床模样的石块,这里靠里面,比较暖和,据讲解员说,这里传说是女娲生儿育女的“产床”;旁边还有一个石槽,疑为女娲塑像左侧的龙马饮食所用;小洞中隐约可见马蹄的痕迹。讲解员告诉我们,“龙马洞”形成在六亿五千万年前。原是一只神龟的栖息地,从洞内的形状来看,很像神龟的样子,有头有尾有脖子。神龟神秘游走东海后,就空余此洞,后来便成了伏羲、女娲成婚的“洞房”。
相传远古时期,宇宙洪荒,黎民都死于洪水,眼看人类就要绝种。感到孤独的伏羲和女娲寝食难安,于是伏羲提出和女娲结婚,繁衍人类,但妹妹却不同意,说:“我们是亲兄妹,怎么可以结婚呢?”伏羲说:“如果我们不结婚,世上就不会再有人类了。”女娲一想也有道理,但是还想再看一看天意如何,就商量向上天占卜。占卜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伏羲、女娲在南北山上各点一堆火,如果升在空中的姻绞合在一起,就可以结婚。结果火着起来后,烟便绞在了一起。第二次兄妹俩在南北两山往河谷地带滚石磨盘,到河谷后如果两块磨盘贴合了,就表示可以结婚,结果磨盘也贴合了。第三次的占卜也应验了。
于是兄妹俩决定抛弃世俗偏见结婚,在一个惠风和畅、春光明媚的上午,伏羲牵着女娲的手,踏着湍急拍岸的渭水涛声,沐浴着新一轮日出,完成了对女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郑重承诺。拾级而上,终于走进了他们的“洞房”——与卦台山遥相对应的渭水之阳的山洞里。
“龙马洞”从此就有了“天下第一洞房”的美称。
发出肇启文明的灵光
“龙马洞”不仅是伏羲、女娲成婚生育的地方,是“天下第一洞房”,它还给伏羲演绎八卦带来机缘和灵光。
伏羲、女娲兄妹成婚以后,繁衍人类成几何数递增。人口增加的同时,另一个难题如巨石般沉甸甸压在伏羲心头。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生活艰难困苦,尤其是伏羲领导的部族在渭水上游辛勤劳作,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伏羲十分茫然,不知所措。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在以龙吟虎啸之势潜入渭水河畔的卦台山巅,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追年逐月苦思宇宙的奥秘。他隐隐感到,那一座座若离若合,如星辰般散落在四周的山峦,与如龙似蛇、蜿蜒东流的河水之间,暗含天、地、人之间的某种因果和神秘的暗示。尽管已经等了地老天荒的许久时分,依旧找不到答案,伏羲仍然没有气馁,还在日复一日、风雨无阻苦苦等待。
也许是伏羲的孜孜追求感动了天地,有一天黄昏,一声雷霆炸响,訇然天破地裂,逶迤如蛇的渭河骤然被醒目的电光照亮,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渭河对岸的龙马山半壁豁然洞开,山洞里飞出来一条黑龙,同时渭水中出来一匹身上有条纹的白马。但见黑龙振翼飞出,顺河而下,直落渭水中高耸着的那座形似圆盘的河心巨石上,背负的图书卦象分明,按奇偶数排列数圈,五十六个阴阳点子闪闪发光。龙与马瞬间头尾相抵旋转又变成了龙马。这时河中巨石亦幻化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一种云破日出的感觉一下子点燃了伏羲的精神和思想。“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顿时目光如炬,俨然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横表示阳,以“--”两短横表示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并用乾、坎、艮、巽等八个符号,分别代表自然界的天、水、山、风等,从而创立了“先天八卦”。在走向文明的路途上,人类在伏羲八卦指引下,终于迈开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