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之流芳 莘莘铭记
——怀念老校长王煜
□安志宏
老前辈王煜校长在春节前去世了,他走得很安详、自然。王老是“米寿”之人,是高寿。我与王老神交已久,源于父辈的言传。他与我父亲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天水市二中参加全县教师培训时相识的,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原天水县二中当教师,先生时任原天水县七中校长,我对他的敬业精神和为人有所耳闻。后来我在麦积区政府工作,因分管教育的缘故,对先生也有了进一步了解,真正直接地往来还是近年在渭河河堤上晨练时。相识以来,由于父辈的关系,加之王老质朴无华的为人,我们成了忘年交,我也经常抽空去看望他,彼此心灵间的沟通多起来。王老对事业的执着,清雅脱俗的情趣,亦惠及家风与友人,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也常常鞭策着我,成为我学习的榜样。王老修身练达,他每天凌晨五时许,在渭河河堤上锻炼,一年四季坚持,风雨无阻。他总结提炼出“跑、跳、摔、打”四字健身法,其要点是:调和阴阳、疏通气血、锻炼筋骨、颐养脏腑,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之目的。已到耄耋之年的王老,仍身健、耳聪、目明、脑灵,上下楼梯身轻自如。
王老家风颇好,祖上乐善好施,为家乡的解放事业曾做过贡献。受其祖父影响,他一生为民族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先后在十二所学校工作和担任领导,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践行了祖父“让其一生当教员”的诺言。当校长时,他经常深入级组、班级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激励青年学子立志成才,鼓励年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专业技术充实自己,为人师表。他经常讲:教育教学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教师也是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后,教师的经验丰富了,教书育人的应变能力增强了,教育智慧积累了,处理问题就趋于客观、冷静,符合教育规律。然后成了会育人、会教书的好教师。他要求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按党的教育方针,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培育学生,教书育人。他常说,教师对学生要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言行举止要成为学生的好榜样。教师要爱护学生,教学相长。由于他对教师的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锻炼成长了一批模范教师,不仅为他任校长的学校培养了好教师,也为当时的其他学校培养了多位骨干教师。我曾教书的八中,就从他担任校长的学校调来四五位骨干教师。
教育中,比权威更有效的是以教师的真爱来换取学生的真诚,以教师的尊重来获得学生的尊重,以教师的文明来换得学生的礼貌,以教师的准时来换得学生的守时,以教师的勤奋来换取学生的努力,以教师的公平来换得学生的敬佩……
王老对教师、学生倾注了最大的真诚和爱。他对困难学生不仅给予经济上的资助,更是在精神上给予最大的鼓励,使他们克服困难,迈好人生第一步。担任督导室主任期间,他关注全区教育的发展和危房改造,走街串校,深入农村了解情况,提出了许多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真知灼见,尽力为教师和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他的口头禅是:“教育要从婴幼儿抓起。”他十分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婴幼儿教育。退休后,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仍担任麦积区关工委青少年研究委员会的工作,真情关心婴幼儿教育,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他多方奔走,宣传家教,用自己绵薄的收入,印制学习和励志资料,多次为贫困儿童购买图书及学习用品。他为了纪念和践行陶行知、陈鹤琴两位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取其名创办“天水知鹤三年家庭教育学舍”,资助跟踪20多名大学生,总结他们成才经验,然后上门入户在他新联系的学员中推广交流,激励他们上进,让他们少走弯路。经他跟踪教育、成长成才的学生一茬又一茬。王老用话语、行动和思想,甚至用他的生活方式,教育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他为别人奉献了很多很多……
王老的一生,是热爱教育的一生,是跟随时代不断进步的一生。他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心公益,在天水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多次被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省市园丁和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今天,尽管王老离开了我们,但他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的高尚品格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