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壹(生卒年不详),字元叔,约生于汉顺帝永建年间,卒于汉灵帝中平年间,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秦州区西南与礼县交界处)人。东汉著名辞赋家。其名本为懿,因《后汉书》作于晋朝,为避司马懿名讳,故改名为“壹”。
赵壹体貌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愤世嫉俗,为乡党所摈,因作《解摈》自嘲。又屡受当地权贵豪绅迫害。后屡得罪,几至死,被朋友救援,才免于丧生。赵壹乃贻书谢曰:“从前屈原慷慨赴国难,世人传颂其仁者精神;秦越人还虢(guó)太子结脉,也受到后世的敬仰。假若从前二人与时俯仰、随波逐流,则又怎能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爱戴?”遂作《穷鸟赋》一篇,又作《刺世疾邪赋》,以舒其怨愤之情。
光和元年(178年),赵壹赴京师,拜见司徒袁逢。时袁逢权高位显,拜见之时,计吏数百人,不敢抬头仰视,唯赵壹只对其长揖而已。袁逢望而异之,赵壹答曰:“昔郦食其长揖汉王,今揖三公,何遽怪哉?”袁逢甚为敬佩,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
过河南,谒见河南尹羊陟被拒不得见。赵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多次到门求见,羊陟才答应,但尚卧未起。赵壹径入上堂,遂前动之以情理。羊陟知其非常人,起来与赵壹交谈,大奇之。后羊陟奉谒拜访赵壹。而赵壹柴车草屏,露宿其傍,并让羊陟前坐于车下,谈至熏夕、极欢而去,且执其手言道:“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其后,羊陟与袁逢共力推荐赵壹。一时,赵壹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赵壹西还,路过弘农时,因拜访太守皇甫规被守门官吏阻挡,他扬长而去,以致皇甫规写信致歉,对赵壹敬仰有加,并希望“追修前好”,赵壹报曰:“请俟他日,乃奉其情。”遂去不顾。
赵壹回归故里后,州、郡曾先后十余次请他出来为官,均被一一辞绝。其正直、清高、愤世嫉俗 、特立卓行的品格可见一斑,此后,赵壹致力于读书写作,直至去世。
赵壹出身寒门,然恃才倨傲、耿介不群,表现出对恶浊政治的厌倦与决绝,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刺世疾邪赋》则以犀利的语言,对黑暗的现实和腐朽的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钟嵘《诗品》说:“元叔散愤兰蕙,指斥囊钱。苦言切句,良亦勤矣。”刘熙载《艺概》说:“后汉赵元叔《穷鸟赋》及《刺世疾邪赋》,读之知为抗脏之士。惟径直露骨,未能如屈贾之味馀文外耳。”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湖北一位私塾先生读《刺世疾邪赋》深受感动,因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月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上面批了“古今同慨”的字样,被人告发,自己及其家人均被处以极刑。由是可见赵壹赋影响之大。
赵壹还是汉代五言诗的重要作家,附在《刺世疾邪赋》后的两首五言诗,在汉末“古诗十九首”羁旅愁怀、游子思妇等主题之外,以其对现实的强烈批判与揭露而丰富了汉诗的主题。赵壹也是我国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法评论家,他的代表作《非草书》一文,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文献,历来为书家所重。
据《后汉书》载。赵壹的著作。原有赋、颂、箴、诔(lěi)书、论及杂文共16篇,总为《赵壹集》两卷,宋以后大多失传。据清人严可均辑《全后汉文》载,赵壹现存作品有《穷鸟赋》《刺世疾邪赋》《报皇甫规书》《非草书》以及《迅风赋》《解摈赋》和《报羊陟书》的残句。其中,《穷鸟赋》和《刺世疾邪赋》是赵壹的代表作,完整无缺,其余均为简短残章。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