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我国行政制度的新阶段。在摧毁旧政权以后,党和人民政府总结了革命根据地行政建设的经验,结合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省、专区(州、市)、县(市、区)三级地方行政体制。
1949年8 月甘肃省解放以后,即成立甘肃行政公署,下辖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岷县、定西、临夏、酒泉、武威、张掖、兰州11个分区(专区、市)、73县(局)。甘肃行署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1954年撤销)。1950年成立甘肃省人民政府,1954年根据内务部的通知精神,将撤销的宁夏省合并于甘肃省。195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更名为“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以后,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定,1958年划3个专区(自治州)、19个县市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文化大革命”中,省人民委员会更名为“甘肃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复改为甘肃省人民政府。
1950年到1957年,根据中央紧缩机构和关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指示精神,对部分区划进行了一些调整,先后成立了天祝、东乡、肃北、泾源、肃南、广通、卓尼、张家川、阿克塞等一批民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自治县)。1950年撤销张掖、岷县专区以后,全省专区数由11个减为9个,县由73个增加到86个,区公所达到503 个,乡3862个,街公所64个。县的建制比较大的变动是:撤销洮沙、曲子县,成立天水、平凉、临夏3 市(县级)和东乡、天祝自治区(县级)。夏河县和卓尼自治区(原卓尼设治局)改为省辖。1953年,增设甘南、西海固两个专区级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全省仍设置11个专区、86县、687个区公所、58个街公所。1954年,因宁夏省合并于甘肃省,增加了银川专区、河东回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蒙古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3个专区、 16个县,又新成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区、阿克塞哈族自治区、碌曲行政委员会、玛曲行政委员会、舟曲行政委员会,全省达到14个专区、107个县、775个区公所,5810个乡、179个街公所。1955年,庆阳、平凉专区合并为平凉专区,张掖、酒泉专区合并为酒泉专区;撤销临夏专署,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增设玉门市(县级);改蒙古自治区为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为固原回族自治州、河东回族自治区为吴忠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区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同时,改额济纳旗、泾源、东乡、肃南、张家川、天祝、阿克塞、肃北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自治县。改卓尼自治区为卓尼县,舟曲、碌曲、玛曲3个行政委员会也分别改为县。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划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及所属叮口、阿拉善旗和由张掖专区代管的额济纳旗自治旗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撤销鼎新县,以其原行政区划归金塔县。这样,到1957年,全省共设11个专区、103个县,306个区公所,2759个乡,76个镇,93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到1965年,特别是1958年,全面调整区划,大规模地并县,所有区、乡一律改建为人民公社。同时,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将银川专区的银川市、贺兰、永宁、宁朔、平罗、惠农、中卫、中宁、陶乐县,吴忠回族自治州及所属的吴忠市、金积、灵武、同心、盐池县,固原回族自治州及所属的西吉、海原、固原县,平凉专区的泾源回族自治县和隆德县,共3个专区(自治州)、19个县(市、自治县)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撤销武都专署,以其原辖的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划归天水专署;设立白银市(划皋兰、靖远部分区域归其所辖,委托定西专署代管);撤销临泽(并入张掖、高台县)、崇信(并入华亭县)、两当(并入徽县)、华池(并入庆阳县)、漳县(并入武山县)、景泰(并入皋兰县)、会川(并入渭源县)、玉门(并入玉门市)、庄浪(并入静宁县)、灵台(并入泾川县)、华亭(并入平凉市、泾川县)、平凉(并入平凉市)、正宁(并入宁县)、合水(并入庆阳、宁县)、渭源(并入陇西、临洮县)、永登(划归兰州市)、皋兰(划归兰州、白银市)、天水(并入天水市)、康县(并入武都、徽成县)、甘谷(并入武山县)、宕昌(并入武都、岷县)、古浪(并入天祝县)、民乐(划归山丹)、张掖(划归张掖市)、卓尼(并入龙迭县、临潭县),撤销西和、礼县,合并设立西礼县,撤销徽县、成县,设立徽成县,撤销酒泉、金塔县,设立酒泉市,撤销永靖、临夏县,以两县区划归临夏市,撤销广河、康乐县,以两县区划归和政县,撤销碌曲、玛曲县,设立洮江县,撤销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设立清水回族自治县,撤销临夏市,设德乌鲁市。经过调整,到1958年底,全省共设7个专区(州、市)、42个县(市、自治县、区)、574个人民公社、62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的这种状况一直到1960年基本没有变化。
1961年到1965年,根据中央关于调整、整顿、巩固、提高的方针,从本省实际情况出发,对行政区划重新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同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干部的经营管水平相适应。
1961年适当划小了人民公社的规模,陆续恢复了1958年撤并的专区、县,恢复酒泉、武威、庆阳、武都4个专区,增设临洮专区(辖临洮、渭源、岷县、漳县4 县)。到1962年全省专区(省辖市、自治州)由1958年的7个增加到13个,即兰州、白银、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定西、临洮、武威、张掖、酒泉、临夏、甘南;县(市、自治县)由42个增加到81个。区公所由1957年的306个减为6个,人民公社由1958年的574个增加到1935个,恢复了56个乡、10个镇,有街道办事处79个。1963年,又撤销临洮专区和白银市。这样,省辖专区数减为11个,县仍是81个。1964年,撤销了平凉、酒泉、临夏(暂缓执行)3 市,恢复平凉、酒泉、临夏3 县,缩小了兰州、天水市的郊区。专区和县的总数没有变。1965年,增设嘉峪关市(省辖市),以酒泉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为嘉峪关市的行政区域。全省共有12个专区(自治州、市)、81个县,32个区公所、1559个人民公社,88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