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金兵南下和皂郊堡激战
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十月,陇右金兵分路南下攻宋,其中右都监蒲察贞率兵一万出成纪,十一月攻湫池堡(在当时天水县北),旋克天水县。由于吴曦有意放弃陇南诸州,故至次年正月,成、阶、凤、西和四州均陷于金,吴曦退守兴州(今陕西略阳),金方正式封其为蜀王。二月,吴曦被随军转运使安丙等人所杀,众推安丙代理四川宣抚使。三月,安丙遣军分路出击,不久收复四州。
安丙倡议以攻为守的防卸之策,收复四州后,欲再取秦州,于五月命李好义率军三万北进,当前部进至皂郊堡时,遇金都统、平南虎威将军术高虎琪所率大股金兵,宋军即列阵堡前谷地,两军接战后,李好义令前军佯败,待金兵追击时,伏兵齐出,双方展开激战,金兵被围中间,多次突围未果,术虎高琪又调整部署,分兵轮流应战,又派蒲察桃思刺率精骑从隙间出阵绕至宋军背后,从山顶向下冲,宋军已有疲意,未料金兵从外围冲出,以为金援兵到,顿时阵角大乱,被杀四千余人,被俘数百人,余部溃散,金兵趁势南进,又攻据湫池堡。不久,李好义派三千军攻马连寨,欲收复湫池堡,被夹谷福寿所率金兵击败。六月,双方议和成,恢复各自原有边界,金兵撤出天水县,战事暂时平息。
十二、宋金最后在皂郊堡的争夺
宋嘉定七年、金贞祐二年(1124年)正月,宋四川制置使安丙欲趁金兵为蒙古军所败之机,收复陇右,遣部属、提举马务官何九龄率诸将出皂郊堡攻取秦州,结果被金统军使石抹仲温击败。何九龄为安丙爱吏,欲以军功为其升迁,结果因失败而激起众将愤怒,反被诛杀。1216年9月,金将完颜益都率部又攻皂郊堡,被宋军击退。
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1217年),金在大片疆土被蒙古军所夺的情况下,欲攻据陇南诸州,进而图取四川。左都监完颜承裔等率兵从巩州南下,攻掠西和州,宋军失败。十二月,金凤翔副都统完颜赟率军经湫池堡破天水军,守臣黄炎孙逃走,继而又进扰白环堡(今礼县东北),大掠后北撤。次年(1218年)正月,宋利州将麻仲率忠义军民兵入永宁寨(今甘谷西四十铺)。同月,金右都监完颜阿邻率兵南下,围皂郊堡,宋统制吴筠率部坚守。皂郊堡作为南宋抗金前沿阵地,多次修筑,内外设三重,防守严密,金兵围攻二十余日未能攻克。至二月,金人断堡中水道,继又攻占外城,宋守军被迫焚营棚而出。金兵分部截击,宋军大败,吴筠及二百多将校俘,金兵在追击中,又败宋军于裴家庄、寒山岭、龙门关、稍子岭等地,斩宋军数千。是役,宋军民死者达五万人。接着,金人再进湫池堡。三月,金兵焚毁湫池堡北退,屯驻皂郊。同月,宋利州统制王逸率步骑及忠义民兵共十万人攻皂郊堡,金兵大败,完颜阿邻战死,宋将郭雄又斩完颜赟。宋军民趁胜北进,行至赤谷口,正欲往攻秦州城,宋都统制刘昌祖率军至,令军民南退,并遣散忠义民兵。完颜承裔命包长寿率长安、凤翔西来援兵趁势猛攻,宋军仓促应战,结果大败南撤,包长寿军进占皂郊,并分兵南下,攻掠天水军。继而又陷成州、西和州和阶州,至四月始归。
此后,金兵劫掠不止。宋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1219年)正月,金兵又攻湫池堡,被宋守将石宣督军击败,数日后,又一股金兵直进至天水军白环堡,被宋沔州统制董炤击败,后宋廷拒绝接待金国使臣,金主完颜珣下诏伐宋,金兵南下攻掠成、凤、西和等州,次年(1220年),四川宣抚使安丙命宋军北上,其中利州统制王士信与西夏兵会攻巩州,利州副都统程信出长道(今西和长道镇)以作声援,沔州都统张威出天水军取秦州。宋军顺利进入巩州,宋将宋质俊、李寔率军攻占来远寨(在武山县西南),王士信部则占盐川(在今漳县),继则程信部和西夏兵均至巩州,会同王士信部攻城。时金为加强陇右防御在巩州设行元帅府,屯驻较强兵力,宋与西夏联军连攻八日,由于金左都监、巩州行无帅府事石盏合喜督军坚守,终不能克。西夏兵遂北走,程信率部东趋伏羌,时往攻秦州一路宋军由于张威认为西夏人不可靠,金兵尚不易攻,故进至皂郊堡后不再北进。金行军提控完颜益都却先发制人,率部往攻皂郊,沔州统制董炤奉命迎战,结果失败,宋军南退,金兵入据皂郊,十月一日,程信在伏羌闻知金兵往攻皂郊宋军,约西夏兵趁虚进取秦州,西夏兵拒往,程信遂从伏羌南退。至此,约西夏攻金一事无功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