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南控巴蜀,北达大漠,西通西域,东进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之始,每逢朝代更迭,这里都是各路人马争锋的战场。潘守正先生多年来从事秦州历史文化的研究,他的《天水历代战事记》是我们全方位地了解发生在天水的历次重要战事的重要资料,今刊发以满足读者了解天水历史上的风云战事。
天水历代战事记
五代时豪强间角逐

一、李茂贞占据陇右
唐代后期,历数十年藩镇割据,李氏王朝被架空,皇帝任由权臣和镇将摆布。在陇右和关中西部,曾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因功被唐王朝赐名的李茂贞(原名宋文通)以凤翔节度使职日渐拥兵坐大,据有凤翔、兴元(今汉中)陇、秦、凤、成、阶、文等十五州之地,光化四年(901年)春,李茂贞入朝谒见唐昭宗李晔,迫其封己为岐王,并以守尚书令兼侍中职参与决策朝政,同时并兼凤翔、彰义两军节度使。902年,唐护国等四军节度使朱全忠以奉诏名义讨伐李茂贞,围凤翔。并分出一军由将军孔京统军出散关取陇右,不久攻拔凤州、成州又转北上攻取秦州(治成纪,在今秦安)。驻屯秦州的李茂贞军凭城固守,孔军久不能下,遂东越陇山往攻陇州(今陕西陕县)。后朱全忠与李茂贞讲和,朱军东撤。903年4月,西川节度使王建派兵北上,克秦州,不久南退,秦州仍属李茂贞。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全忠称帝,建国梁(史称后梁),李茂贞拒不依附,遂在凤翔设立岐王府,虽延用唐末天祐年号,但李茂贞号令等同于皇帝,秦州以及成、阶等州皆归其统辖。
二、前蜀攻据陇右
后梁乾化五年(915年)八月,前蜀主王建以中书令王宗绾为北路行营都制置使,中书令王宗播为招讨使,同率军进攻秦州。十一月,蜀军在金沙谷击败岐守军,俘秦州守将李彦巢后即攻秦州,至上染坊(在今天水市西南部),岐秦州节度使李继崇遣其子李彦秀迎降。王宗绾遂表荐王宗俦为秦州留守,自率主力往取凤州。前蜀仍置天雄军节度使,统秦、成、阶三州,今天水大部归后蜀(甘谷、武山仍属吐蕃)。
三、后唐伐蜀取陇右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河东节度使李存勖在与后梁相持多年后于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建国唐,史称后唐。不久灭后梁,以洛阳为都。李存勖欲兴复唐业,在统一黄河流域后转而攻取陇蜀。925年9月,以其子魏王李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枢密使郭崇韬为西川东北面行营都招讨,统军从散关南下攻蜀。
时前蜀主王建已卒,其子王衍继立,王衍本是一个奢侈荒淫的浪荡子,就在后唐进军之际,还听从天雄军节度使王承休谗言,率数万之众欲往秦州游乐,10月,王衍一行北达利州,始闻后唐军已入凤州,武兴军节度使投降了唐军,遂止秦州之行,急忙赶回成都,不久成、阶等州相继失陷,王承休召副使安重霸商议抵挡唐军,安重霸见秦州孤立,知大势已去,便以入卫京城为由送王承休取文、扶州道回成都,待王承休去远,安重霸即以秦州降唐,同年11月,唐军入城,前蜀亡。不久,后唐将天雄军改置为武雄军,仍统秦、成、阶三州。
四、陇右归后蜀
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冬,契丹兵击败后晋军,后晋帝石重贵投降,947年正月契丹分遣使者持书往各地劝降,武雄军节度使何健不愿归附契丹遂投后唐节度使孟知祥在成都建立的后蜀,今天水大部分地区归属后蜀。
五、后周伐蜀取陇右
继后晋之后,刘知远建国汉,史称后汉,只立国四年,又为郭威所建后周取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四月,周世宗柴荣命凤翔节度使王景、镇安节度使向训率军取陇右。5月周军出散关,攻占黄牛等八寨。后蜀主孟昶以李廷珪为北路行营都统,率军拒敌,两军相持于凤州一带。7月,柴荣向陇右增兵,并加王景为西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向训为行营都监,令速取陇右,后周军连败蜀军,李廷珪退保青泥岭(在今徽县南),蜀雄武军节度使兼侍中韩继勋闻败,恐绝南归之路,即弃秦州返成都,观察判官赵玭遂举州投降,秦州归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