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岗拱北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西北10里的渣湾村内。1987年文物普查中曾作调查,1988年6月17日张家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北山教派的圣地。清代光绪年间始建拱北,取名宣化岗拱北,其阿文原意为圆顶建筑物、盛行于阿拉伯。在中国主指门宦教主墓地或修道处和建筑物。宣化岗拱北葬有大教主马化龙、马元章、马元超等人遗骨。占地20余亩,建筑物精雕细琢,宽敞明亮,有客人眷属住地,讲经传教厅室和教主坟家。其岗居高临下,地势轩昂。后河湾、巍峨关山,一望无余。
19世纪20年代,中华民国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仁经其地赋诗赞云:振臂一呼此磬缰,河山耕收势优强;早知骑射雄西北,今见威仪视帝王。万户蒸腾风又雨,一川填咽海还桑;天下地变真闲事,金碧参差宣化岗。1930年前后,吉鸿昌驻守天水时,曾为宣化岗题赠“仁德风雨”之匾。1939年冯玉祥题赠“述祖穆圣”之匾。1941年元旦崇喜题赠“兴教建国”之匾。
宣化岗拱北建筑,“文化革大命”中全毁,现仅存遗址和马光烈(马元章)、马光(马元超)二教主的神道碑及墓碑。杨家城子(筚篥城、甘谷堡)
甘谷县大庄乡有杨家城子,传为九百多年前大宋与西夏王朝征战之前沿。北宋英宗年间,西夏李谅祚南犯,兵略筚篥(今杨家城子),劫生户西徙,陇上地空百里。知秦州马仲甫奏请筑城屯兵,充军实,省粮运,以防西夏。秦凤路副都总管韩琦向朝廷奏准以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杨文广知秦州以督其事。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七月,杨文广筑大甘谷口砦,名筚篥城。
是时西夏置保泰军于定西,图秦州。杨文广提兵西进时,以筚篥城有泉喷珠鼓诱士卒,日行百里,夜抵筚篥城后,随即布置防御。黎明,西夏军至,兵拥筚篥城,宋军出城大破其军,追杀数千众。西夏军逃遁时留书曰:“当白国主,以数万精骑逐汝。”杨文广遂筑鸡川堡以为联防,宋神宗下诏褒奖,钦赐“甘谷堡”之名。《宋史》载筚篥城事甚细。
甘谷尚有安远古城,传为杨文广屯兵积谷之地,至今有校场坡、演武亭地名。安远者,安其远方。安远城南十余里有香台山,山巅有大冢,俗称“六郎峰”,民间指为杨六郎衣冠冢。
民间流传剧目中“杨家将”之六郎称杨延景,然《宋史》言“杨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记杨业“有子延朗、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独无延景之名。
今甘谷杨家城子多为杨姓,村人自称为“杨家将”之后。
(秦仁 吴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