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走进天水>>正文

渭水河畔的红色记忆
(2006-8-28 10:45:05)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天水日报 年葆东 郝勤学 杨景  打印本页

  红军长征,一部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时值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8月9日至11日,本报记者来到武山县,在这片当年红军三大主力播撒过革命火种的地方,追寻那段令人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汪富山:贺龙领我走上长征路

  现年84岁的汪富山老人是长征时流落在洛门镇蓼阳村的老红军。8月9日,当记者来到蓼阳村,向村边乘凉的村民询问汪富山老人时,一村民说,村头庙门口打牌的人当中年龄最大的那个老人就是。一听84岁的老人还能打牌,我们不觉有些惊讶。来到庙门口,记者向一群正在打牌的人询问那位是汪富山老人时,只见一精神矍铄、腿脚灵便的老人乐呵呵地站了起来。知道我们是来专程采访他的,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坐坐。
  汪富山老人的老家是当时的四川雅安地区天全县,参军红军长征是在1935年,那年他才13岁。“那时我父亲是当地农会主席,贺龙就住在我家里。贺龙走之前就给我父亲说要带一个孩子,我父亲就让我跟上了红军。当年的2、3月份,我就跟上贺龙的部队开始了长征” 。
  谈起长征的经过,他说,他那时年龄还小,不能参加战斗,被分配到水兵连给指导员当勤务兵。从家乡出发后,他一路走过老场、甘孜、卢定桥、夹金山、松潘、懋功、毛尔盖、甘南、腊子口、岷县、成县、徽县、武都、礼县、武山,到武山的柏家山。他因为有病,被寄放在了当地的群众家里。屈指算来,从1935年3月至1936年8月,他的长征路共走了1年6个月。他说,因为自己没有参加战斗,说不上战斗的惨烈场面,但就一路的行军,就已经十分艰辛了,尤其翻雪山、过草地。“翻雪山时,道路十分艰险,一不小心就会一脚踩空,跌下深崖。过草地时,没有路,只能踩着草墩走,有些草墩旁边就是沼泽地,如果在草墩上踩不稳,滑进沼泽地,就有陷进去上不来的危险”。
  “部队预计七天能够走出草地,所以只准备了七天的干粮,结果走了十天,最后三四天时间,没有了吃的,大家饿得走都走不动了,于是有些人找来草地上像韭黄一样的野菜,在开水里煮一下,捞出来装在身上,边走边吃。快出草地时,我跟随的部队不知从哪里搞来几张牛皮,于是大家开始烧牛皮吃。烧牛皮时,把牛皮架在火上烧,把毛烧掉的同时把牛皮烧得发起来,然后再用刀子刮掉烧焦的部分就可以吃了。那牛皮虽说吃起很香,但吃下去难以消化。我那时就落下了肚子胀的毛病,吃不下东西。后来部队到了甘南,没有吃的,就烧着吃尚在灌浆的青稞。到了岷县,就烧着吃苞谷,就这样,我一路吃坏了肠胃,到武山柏家山时,我因为吃也吃不下,拉也拉不出,实在是走不动了,部队便将我寄放在群众家里。好心的群众给我烙白面馍,烧鸡蛋汤,我还是吃不下。就这样,在柏家山宿了一夜,第二天,我便冒雨下山,来到现在的这个村子,被一对给地主做活的夫妇收留,那时我已经是肚子胀得像一块石头,快不行了,他们便找人在我肚子上用艾蒿灸,这一灸,肚子软活了,跑到茅厕拉了一通,居然好了。从此以后,我就成了这对夫妇的儿子,过了几年,他们还给我娶了媳妇,我便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听完汪富山老人的长征讲述,我们为老人在生命最危难的时候幸得好人相救感到庆幸。记者问汪富山老人,他是贺龙亲自带出来的,解放后有没有跟贺龙联系过。汪富山老人说:“1964年,我给贺龙写了一封信,过了一段时间,贺龙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上说他还记得当年在我家曾经驻扎过的这件事。此后不久,贺龙还寄来500元钱,我就用这500元钱修了这三间房子” 。老人指着他现在住的房子说。
  “贺龙写给我的那封信我一直保存着,到文化大革命,贺龙被打倒了,我因为那封信也被县革委会打成黑党分子,贺龙的信因此也被老伴烧了” 。说起贺龙的那封信,老人不无惋惜。
  “那时真是把苦受尽了”,汪富山老人说,现在一切都好,四儿四女皆已成家立业,自己身体也没啥杂病,唯一的腿关节痛还是长征过草地时落下的病根。现在国家还每年给优抚款9000多元,这让他和老伴的生活足够了。两年前,他还专门到集市上买了一张大幅的毛主席像的挂在堂屋。“他就是我敬的神”,当记者问老人为什么要专门买一幅毛主席像挂挂在堂屋,老人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王春梅 李文华:巾帼红军流落武山

  汽车沿着坎坷而又陡峭的山路,一路颠簸着翻越了两座大山之后,记者终于来到了我们要采访的老红军,居住在温泉乡小兰村的王春梅老人家中。
  见到王春梅老人时,她正坐在院中帮儿媳妇收拾晾晒的油菜籽,王春梅老人已是耳聋眼花,行动不便。在她儿媳的努力介绍下,她才依稀明白我们是来采访她的,但当我们询问她长征时的有关情况时,老人由于听不清我们的问话,无法进行交流,我们只好向她儿子了解有关情况。
  老人儿子对我们说,对于母亲当红军的事,他也是点点滴滴听过母亲讲过她的故事,大致的情况是:老人当年15、6岁的时候,在四川跟了朱德的部队,参加了长征,1936年,她跟随部队到了甘谷县磐安镇张家沟村时,实在走不动了,就被寄放在群众家里,后来母亲一路讨饭,给人干零活,最后来到现在的温泉乡小兰村附近,经人介绍成家,就此定居下来。其它事情,母亲也没给他细讲过,自己也不知道多少。就在我们与老人的儿子交谈时,我们发现坐在炕上的老人忽然流露出伤感的神情,并拿起被角拭泪。我们无从知道老人这一时的伤感是不是由于我们的话题勾起了她对段艰辛往事的回忆,但我们相信,那一年多的长征历程和她与队伍走散后的艰难的日子,对于她来说,是永远难以消弭的记忆。
  我们采访的第三位老红军是洛门镇李堡村的李文华老人。
  相较84岁的王春梅老人,现年90岁的李文华老人虽然也有些耳聋眼花,但还基本上与人能够正常交流,且身体行动上比王春梅老人灵便得多。我们来到李文华老人家里时,只有老人一人在家,一只绑在墙角的狗向我们狂吠不止。当知道我们是来采访她的记者时,她走过去向狗喊了两声,示意不要再叫了,同时将那狗圈进旁边的狗棚。当记者询问老人长征的一些情况时,不知是老人不愿提及那段辛酸的往事,还是岁月的激流冲淡了昔日的记忆,总之,记者每问及一件有关长征的事情,她都好象要从遥远的记忆储存中搜索一阵才能回答上两句。
  与老人交谈得知,她老家是四川南江县关路口村人,当年红军经过她们村时,家庭生活艰难的她便跟随了红军,长征过程中,她跟随部队宣传队从四川老家开始,翻雪山,过草地,一直到了岷县,到岷县后由于腿痛得实现走不动了,便与部队走散了,失去了部队,她便沿着部队行军的路线,从岷县一路讨饭,给人做活,最后到了武山,经一老太太介绍在当地成了家,生活这才安顿下来。
  谈起长征的情景,李文华老人说最艰苦的是过草地那阵,草地上荒无人烟,走上好几天才见一喇嘛寺,只听见喇嘛念经的声音,不见有人出来。到最后几天,吃的没有了,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搞吃的。草地是一片望不到边的草墩,人走在上面踩得啧啧地响,晚上睡觉就铺一张簿毯子,她和许多人一样,在长征的草地上落下了腿痛的毛病。
  采访结束后,李文华老人坚持要将我们送出大门外.在大门外,当记者向她挥手告别时,老人也抬起她那消瘦的手臂与记者轻轻挥别。就在这一霎那,记者油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崇敬感,并从内心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

  ·在天水的红军战士


最 新 图 片
组图:天水市藉河巨变系列报道之 中央电视台专题片《黄河戏话》摄 8月24日,秦州区召开乡镇党委换届 组图:《红军长征在天水》出版发 组图:我市50名特困生优秀大学生 组图: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行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建设进入尾声
·组图:《红军长征在天水》出版发行
·在天水的红军战士
·红军分裂解密:张国焘“草地密电”
·红军会师的见证:会宁文庙大成殿供桌
·足迹:从达拉沟到山城堡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何泽华一行来我市视察
·连日秋雨消去酷暑 我市缓缓步入秋季
·天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清水敞开信访大门解民忧
·周庄村民慷慨解囊送周文军上大学
·组图:天水市藉河巨变系列报道之建设篇
·天水市暴雨黄色预警信号(8月27日15时35分发布)
·中央电视台专题片《黄河戏话》摄制组来我市采访拍摄
·2006年天水市法检系统招考公务员笔试加分人员公示公告
·天水日报一作品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我市检查验收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试点工作
·古建年久失修 文物面临损毁 玉泉观渴盼重金修缮
·天水桥南建材家居市场荣获“中国百强建材市场”荣誉称号
·8月24日,秦州区召开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动员大会
·资助特困生 奖励优秀生 369名大学新生得到社会关爱
·我市连续第四次荣获“甘肃省卫生城市”称号
·秦州区开发式扶贫推进了贫困村小康建设步伐
·一封不寻常的联名信
·科技特派员为秦州农村注入活力
·天水农村沼气建设管护有新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