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走进天水>>正文 |
传播乡土文化的热心人 |
(2006-5-17 11:06:11)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天水日报 陈晓明 打印本页 |
|
|
“正月里来是新年,娘家住在嚓石川,秧歌耍得欢;敲锣打鼓喜洋洋,秭妹一同看爹娘,穿上好衣裳。”武山人,用地地道道的武山话,演唱武山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赞美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歌颂党的好政策。在今年春节前后,由甘肃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灌有武山民歌、秧歌的光盘《陇原秧歌》、《乡风情谣》,唱响了大江南北,创作者们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热情歌颂了新时代的武山农民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充满了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盘的制片者就是武山小康工作室的主人康原森。 37岁的康原森,是武山县洛门镇人。他先后到甘肃电视台拜访摄影师学习摄影,后来又自费上了三年北京摄影艺术研究院的函授学习,现为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天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他的小康工作室在武山也是小有名气的专业平面、视频工作室。 说起制作《陇原秧歌》、《乡风情谣》最初的创作动意,康原森仍显得很激动。2003年春节,他到滩歌镇樊家庄去走亲戚时,无意中听到了村里正在演唱的秧歌,那高亢悠美的旋律,征服了他的心。康原森决心要用自己的摄像机记录下这武山人祖祖辈辈用口头传播的民间文化,让家乡的艺术瑰宝走上屏幕。当晚,他请了几位乡亲,围在热炕上唱了一夜。那是让他难忘的一夜,这一夜,他的艺术灵感越来越成熟,他的胸中是澎湃的激情与荡漾的浪花。 第二天,康原森就开始行动了,投入到了紧张的秧歌搜集整理工作中。整整两年时间,他走访了上百个村庄,走遍了武山县的山山水水,一边采访,一边将家乡的山川美景和著名景区摄入镜头。后与音乐人丁宏联手合作,花费一年时间,终于在2004年春节前夕隆重推出了《陇原秧歌》的第一部、第二部光盘。光盘发行后,其亲和力、感染力让乡亲们听起来备感亲切。家乡人民的支持和肯定,更是激发康原森创作热情的动力。2005年、2006年春节前夕他又连续推出了第三、第四部原生态民歌《乡风情谣》系列民歌、秧歌专辑。经过重新改编和编排的《武山花儿》、《丝路曲调》、《串八庄》、《放风筝》等秧歌剧,散发着浓浓的泥土芬芳,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特色性,被省上艺术家们誉为“甘肃省首张秧歌版。” 十多年的摄影艺术生涯,康原森与闻名国内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山水帘洞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每浏览多年来在水帘洞拍摄的风光资料,他的脑海里便萌发出拍摄《水帘洞风光》专题片的想法,他要向更多的外界朋友们宣传家乡旅游资源,推介这个有着美丽传说的人间仙境。三年的时间里,他与水帘洞文物保护研究所配合,并邀请退休干部樊荣华、滩歌中学教师车永亮撰写了解说词。从老百姓的审美需求出发,选用了流畅、细腻的西洋乐曲作为背景乐,大大提升了整个专题片文化品味。 作为一个摄影人,回报家乡的也许只能是这些了。但作为一个武山人,一个传播家乡文化的热心人,他还在酝酿着更新的计划。康原森更相信,具有“中国韭菜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等美誉的武山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在放射着熠熠的光辉和魅力。
|
|
|
|
|
|
|
|
|
|
|
|
|
|
|
|
|
相 关 新 闻 |
|
相 关 专 题 |
|
|
|
新 闻 评 论 |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