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二月,李松年当选为政协清水县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十一月的一天,县政协文史资料主编黎丙一同志问李松年:“沈醉你知道吗?”李答:“知道,还很想好哩!”“那你能写信和他联系上吗?或许会对我们县政协的工作有益处”。李松年即写一封信寄往北京。不料10天后收到了沈醉的回信,信写在全国政协便函稿纸上:
松年弟:
十一月八日的来信,今天才读到,十分高兴!过去的老朋友,联系到的已很少了。最近台湾方面有一些旧同事准备回来,如果有甘肃或西北籍的老友,我可能陪他们同去,到时我再去看望你。我太忙,恕不多谈!祝全家好!向你县政协各位领导请代问好!
沈醉手上十一月二十日
读到沈醉来信,李松年喜出望外,即赋诗一首,记下当时心情:
忆昔同供军统内,
喜今共擢政协间;
感恩当报应竭诚,
戴罪立功宜勉旃。
此后,李松年参政议政的热情更高了,为清水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进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并回忆、撰写了大量的文史资料计二十五万余字,分别载入油印本和铅印本。另外他还创作了大量诗句和中小学生谜语,传承民间文化。
李松年与沉醉离别四十年后以书信相见,可谓人生快事。一九九O年二月十七日,李松年接到一封厚重的沈醉来信,除短信外,附寄沈醉手书墨宝一幅。信中说:
松年弟:
我的字,虽写得不好,但要求我写字的人却很多。今年元旦,我在写字时也想到了你,所以也写了一张,给你留作纪念吧!祝全家好!
沈醉一九九O年二月十一日
沈醉的墨宝写的是:“赤胆忠心报国 光明正直做人”,为刚劲颜体,豪放利落,字如其人,洒脱风流。钤“湘潭沈氏”、“马年”、“沈醉”篆体印各一,左边写道:“松年吾弟雅正,沈醉庚午元旦,时年七十八”。
李松年欣喜之中,立刻写了回信,并附赞诗一首:
博取诸家长,浑然一格了;
点如王母桃,撇似张师草;
起笔羲之圣,落豪怀素老;
题词尤宝贵,名句国人晓;
但位祖国计,奉行当绝少;
醉公了吾愿,深惭愚才小。
接此信后,沈醉又于三月三日寄送自己的相片一张,附一短信,这是李松年接到沈醉的最后来信。原因很简单,作为名人,沈醉到处访问,又是出书,又是忙于《昨日军统》等影视制作,无暇与故友联系,直到一九九六年过世。
惊悉沈醉去世,李松年很是伤感,他端详着逝者遗照,吟《挽醉公》一首:
亦师亦友五十年,
自始情同一线牵;
惊悉噩耗天诏去,
何不叫我陪同前?
如今,李松年老人已九十高龄,每天坐在村头向东眺望,希翼台海故旧同醉公一样,早日与他共话旧情,为两岸统一做点什么。
我想,一个曾身处两个敌对阵营的老人,为什么能在凶险的环境中幸存下来,除了自己的豁达坦荡外,重要的因素还在于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进步。
祝愿李松年老人健康长寿!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