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华夏民族一直是取“三羊(阳的谐音)开泰”吉祥寓意来度过这象征意义的365天。而“三阳开泰”出自何处,又与三皇之首的人文始祖伏羲是什么关系呢?从易学八卦的卦爻符号及推演形式等诸多方面考证,应源于伏羲氏“观象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的甘肃天水市北道区渭南镇的卦台山——三阳川。三阳川的地理风貌与伏羲先天八卦暗自吻合。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籍载:伏羲,上古皇帝。姓风氏。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教民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疱厨,故又曰疱牺。始画八卦。造画契。都陈。在位一百十五年……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 疱牺(伏羲)氏,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观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由此可见,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始制人,而且教人渔猎、制礼仪,故而被誉为“人文始祖”,民间尊称“人宗爷”。
神秘莫测卦台山
卦台山距天水市区十五公里,山体如一龙马之态,雄卧于山川西首,登临卦台山顶,俯瞰卦台山下,陇海铁路宝兰段二线正在紧张施工,火车隧道从卦台山下横贯穿过,天搀高等级公路与渭河纵向交错。北道区旅游局的工作人员陪同我们一同来到卦台山,见到了自愿看护卦台山的一位吴姓老先生。据吴先生介绍,卦台山自然天成,如一古堡形态,现内存有明嘉靖十年复修的三开间伏羲祠一座,内塑有伏羲造像。尚有1993年由台湾同胞捐资及地方民间集资修复的五开间东朝房一座,五开间午门一座,及明清以来的碑亭两座,古戏楼,东西朝房,山门等建筑亦为后人重修。尤值一提的是,先天殿又称大殿内中心部位置伏羲圣像,右置龙马雕像,左置石雕“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图”。藻井施绘河图洛书图案,寓意伏羲得河图洛书而受启发画八卦并推演为六十四卦。这些形象的文物,都是伏羲画卦传说形象化的写照。
吴先生极熟悉卦台山的山形、地理、地貌、水势和周边环境。卦台山岭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330米,至山底高差166米,山顶之塬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08米,凸起于四周。我们随吴先生站在龙耳处,他指向逆光中的山下河道:这由西向东流势的河水就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渭河,葫芦河(又称陇河)从北汇流而来,交相冲积,形成巨大的盆地形平川——三阳川。我们现在所站的卦台山位置即在最西边的渭河入川处,形如龙首,北插渭河。相传伏羲据此台放眼我们前方的三阳川,象天法地,妙悟八卦。三阳川则是我们天水市北道区著名的大川子。
三阳川之地理风水和八卦的天机暗合,三阳川的地理形势构成天然的太极八卦,进而,观“三阳”引出“当三阳开泰之候,正万物出震之时”的一年开头吉祥语,寓旨“三羊”兆祥瑞,“三羊”交好运……伏羲画卦几千年的传说始于天水三阳川决非偶然。据史料载,明代大学者胡缵宗的《卦台山记》中介绍:成纪之北约三十里,曰三阳川。其西北有台焉,羲皇画卦处也……三阳云者: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寅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卦台俨于南,长山负于北,龙马山集于西,尉迟峡约于东;承渭于上流以资沃,纳陇于下流而纳污……故登台而望之,视卦山若却若顾,视龙马山若抱若倚,视渭水若环若带,视新阳川若吞若吐,视三阳川若沉或浮,视陇水(俗称为葫芦河)若引,视长山若附。故两山一水之间,其台若坐若盘,而羲皇观天察地于此,画卦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