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近年来,张家川县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民族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最大,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最多,教育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随着张家川教育工作“五大机制”的逐步建立,本网将推出《众手浇开幸福花》系列报道。从不同层面解读教育工作的成功做法,让广大群众从中感受到教育优先发展带到的好处,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促进张家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优秀乡村校长窦永红

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农村教育这块无垠的园地里,有一个将一颗滚烫的执着之心献给了孩子,捧给了太阳,用汗水播种着希望,用赤诚浇灌着教坛的耕耘者。他就是甘肃省中教特级教师、省两基“先进个人”奖的获得者——龙山镇中心小学校长窦永红。
痴心不移——衣带渐宽终不悔
1984年,带着金色的梦幻,窦永红从天水市第二师范毕业,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马关乡,被分配到马关学区任教。从报到的那一天起,他就在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做一个追逐太阳的人。
我的性格或许是家庭的熏陶,也或许是自己天生的本性,我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做不好不罢休的精神。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我一无教学经验的支撑,二无教育理念的指导,除了在师范学的一些书本知识外,可真谓两手空空。但当校长安排我担任六年级语文、历史双科教学并兼班主任,这个班是学校有名的后进班,别人怕,我却勇敢地挑起了重担。教学时,我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因为我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我白天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晚上挑灯阅读教育理论书籍。课后,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谈心,做好个别辅导。一年之后,我所带六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双丰收,后进生成了优秀少年,差班成了先进集体,全班36人以优异成绩升入初中。窦永红用心血为“差班”摘掉了帽子,为“差生”正了名,初战告捷。
龙山学区教师王文军说,2011年,正值“两基”迎国检时期,他身先士卒,当好广大教师的表率。为了能让家长积极送子女入学,他亲自和村组干部们一道,深入到农户家中,向家长耐心细致地宣传《义务教育法》及送子女入学的重要性,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详细地记录着各村辍学学生的名单及家庭住址。在他的苦口婆心劝说下,家长们放弃了留孩子在家帮忙的念头,纷纷表示,一定要马上送孩子到学校。
窦永红告诉记者,那年做“两基”工作下来,我瘦了一圈。对象心疼地说,别忙了,你自己照照镜子看看你都瘦成什么样了。她这么说,是在劝我要注意休息。同时,她还不断的鼓励我,当我遇到困难时帮我出主意,给我信心,给我勇气。另外她还主动承担家务和照看90多岁的老父亲和我们的孩子,她从没有怨言,说实话,我的成功,真的有她的一半。现在回想起来,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她的鼓励,是她给了我更大的动力,更加坚定了我扎扎实实进行教学研究的信心。
正因为窦永红的扎实,认真、细致的工作,2011年,省市“两基”督导评估检查,龙山学区出色的工作获得了检查组领导的好评,并获得全县“两基”工作一类学区。
爱心育人——春风化雨细无声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窦永红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要爱得深沉,爱得真切,爱得全面。这样,我们老师才能与学生形成真正的心里相融。怎样爱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窦永红说:“在思想上正面引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做学生的有心人;在生活上热忱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
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爱抚,而家庭经济状况非常窘迫的特困生,他们更需要用真心去关怀。窦永红在班内开展了“伸出友谊手,爱心联系你我他”活动,面对父哑母痴的学生杨晓明,他带头为该同学捐购鞋、帽、衣物及学习用品,在他的感召下,全校师生累计捐款1000多元,使思想颓唐、对前途丧失信心的杨晓明同学冲出逆境,成了学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除此之外,他还多次进行家访,使许多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例如家庭困难的马正义同学,停学后去了新疆。他在劝说其家长失效的情况下,四处奔波,动员了村中有名望的老人和他家的亲戚,使其父母回心转意叫回了儿子,马正义同学能于1988年考入天水市第二师范。
窦永红执教高年级语文课兼班主任,他凭着一颗炽热的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辞辛劳,硕果累累,所带班级在学区、县组织的语文学科竞赛、统考中屡屡获奖,在校内体育比赛、文艺汇演、书画展评中连连夺冠,仅仅在前五届毕业生中,已有7名考入大中专院校,曾有两名学生获市级“红花少年”和“赖宁式奖章队员”称号;他所指导的书法组的窦亚刚同学的书法作品先后在学区、县书画展览中参展。
潜心教研——勇立潮头唱大风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执教的那天起,窦永红就没有放弃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钻研。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给自己输血充电,积极参加自学考试,目前专科、本科毕业证陆续捧回。他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他撰写的《小学语文板书设计运用例谈》、《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作》等经验总结先后在学区教改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教学质量研讨会上交流,深受同行的赞誉。他写的诗作《母亲·丰碑》、《家·港湾》先后在《甘肃妇工》杂志上发表。特别是近年来,他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教学教改论文屡屡发表。如:《正确把握识字与写字的关系》、《小学作文课中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在《甘肃教研通讯》上发表。同时,他在龙山学区主持开展《参与式教学与电教资源整合课例研究》的教研专题,组织学区的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承担课题牵头人,尝试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最终,一系列课题通过省市级鉴定,并颁发了鉴定证书。
现身为校长,他不摆架子,公正民主,宽厚仁和,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他曾多次去家中或医院看望有事或有病的老师和他们的父母。当老师工作调动或离职进修时,他在全校师生面前欢送,给老师以心灵的温暖。他身体力行,使广大教师知晓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水不缺精神”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同时,他主动承担了骨干教师“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实验课”,他不仅是授课的主角,而且是专题研讨的主角,在他的带动和课题的引导下,青年教师马宝忠、李建明二同志分别获得天水市“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马志国、陈贺林等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8名教师分别在全县赛课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名次。
春华秋实,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窦永红同志把全部心血倾注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党和人民也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2003年7月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张家川县委表彰奖;1987-1995年,他先后七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园丁奖”;1995年获得天水市“园丁奖”,其专业论文获天水市首届素质教育论文一等奖;2001年被评为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2002年被评为天水市骨干教师;2004年被评为省骨干教师;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两基先进个人”;2009年被授予天水市“知识型先进个人”;2010年10月被评为天水市“创争”先进个人; 2012年6月被评为甘肃省“两基”工作先进个人。
有时候和老师们谈起来,他们都会问到同样的问题,窦老师,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你付出了很多,也收获着很多,你能告诉我们你成功的绝招吗? 我笑着答道,绝招倒没有,但是有一点认识,那就是我把奋斗、执著,当作一种习惯,长成一种性格,用脑,用心做教育,从而在享受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