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结合“走转改”活动,县新闻中心春节期间开辟“新春走基层”专题,本网记者将深入基层,聚焦基层发展变化,走进百姓生产生活,以微观的视角,鲜活生动的笔触,大力宣传全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县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喜人景象;以小角度切入,反映劳动者奋勇拼搏,展现“张家川精神”;与基层群众共度新年,反映在党的政策普惠下,基层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在新的一年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充分反映相关职能部门倾心为群众解忧、真心服务基层群众的感人事迹。
张家川全力保春节食品安全

春节临近,走进张家川县,无论是城区的大型超市,还是乡村的热闹集市,土特产品、特色小吃、粮油肉蛋、干果炒货、烟酒茶糖……各种食品琳琅满目,让消费者挑花了眼,也让张家川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绷紧了食品安全这根弦。
1月26日,笔者跟随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半个月前检查过的一家商店进行食品安全抽查。当看到店主已经完全下架停止销售“三无”食品,“一票通”等票据证件齐全时,食品安全稽查员徐小军感到之前的工作没有白做。可是,刚从这家商店出来,一辆挂外地牌照的流动销售车进入了徐小军和同事的视野,车上少量的饮料让徐小军几个提高了警惕。
“您好,我们是张家川县食药监局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例行食品抽验,请予以配合。”徐小军向货主出示了执法证并说明来意。“你这里有进出货台账吗?”“有。”“请出示一下。”检查过台帐,徐小军和同事开始认真察看饮料的外包装。
“这箱饮料进价多少?售价多少?”徐小军笑着问道。“进价15块,卖20块钱。”货主回答的很干脆。“你看这箱饮料的外包装怎么样?这样精美的外包装要多少钱?”徐小军追问道。“大概要三四块钱吧。”货主对自己的判断持怀疑态度。“这样算下来,一瓶饮料的成本不到5毛钱,你觉得一瓶成本价不到5毛钱的奶制品饮料,能有多少对人体有用的成分?”徐小军再次问道。“这个……我确实没有算过。”经徐小军耐心的讲解,货主承认自己在车上捎带销售3箱假冒伪劣饮料,表示马上停止销售行为并愿意接受处罚。“一箱没有卖出去,就被抓到了。不过,这个处罚我愿意接受。现在食品出事,谁都摆不平,作为销售环节第一责任人,我以后一定要规范自己的销售行为,不再代销假冒伪劣食品。”货主对自己销售假冒食品的行为后悔不已。

▲稽查员检查商贩代售的饮品
在跟随徐小军一行抽查的过程中,徐小军坦言,随着农村小康水平的不断提升,自办家宴、集体聚餐、红白喜事的数量、规模越来越大,群众对食品、饮料的用量急剧增加,这极大的活跃了农村经济,也给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抽查检验时,一部分销售商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不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需要不断的上门宣传引导,帮助其认清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消除侥幸和抵触心理。徐小军说,与处罚相比,他们更愿意帮助每一个销售商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更愿意看到每一个销售商严把进货关口,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谈到食品药品安全的服务与管理上,徐小军斩钉截铁的说:“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越是在节日期间,我们的责任越大。在春节这个节骨眼上,各类商品流通速度快,数量大,我们更要主动上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督促帮助销售商办理‘一票通’等证件手续,这个过程我们一定会做到笑脸服务。但是,对检查和抽查出来的假冒伪劣、‘三无’食品等,我们一定会做到黑脸办案,净化食品药品消费环境。”
据了解,从2013年12月底开始,张家川县食药监局就相继开展了多次以基层站所为阵地,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针对农副产品、饮料、糖果、乳制品、酒类等节日食品进行了重点检查,严厉查处“三无”、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同时,县食药监局严查食品经营户落实商品进销货台帐、索证索票等制度,严查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齐、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对标识不规范、过期及变质食品及时下架退市,努力营造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