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记者从县城坐车出发,大约1小时便来到了连五乡刘家湾养牛场进行实地采访,到达目的地后,从外面看到整个厂区建在半上腰上,远离水源、村庄,交通便利,周边无污染,在四月的阳光下和煦温暖,通风透气,心里便暗暗称道,这个养牛场的建设符合养殖场址建设要求,这个厂的负责人肯定是一个养牛专家。
想到这些我便迫不及待的走进牛场想探个究竟,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专心的配置饲料,几幢牛舍坐北朝南整齐排列,牛舍内不时传出牛的叫声……一幕幕交织在一起,显得那样和谐和富有生机。
记者从陪同采访的张志明处得知,这个养牛场是由村委会牵头,杨俊林等3户联合筹建的。在该厂负责人杨俊林的指引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整个养殖区,当走进牛舍里,牛儿们正在悠闲地吃草。杨俊林指着一头身上黄白相间颜色的牛说:“这是西门塔尔肉牛,以产肉为主。我们现在养的这些肉牛预计一年半就能出栏,一头能卖到一万元左右,目前这个圈舍的40多头牛预计能值30万元左右,除去成本,短短半年时间收入大约在6万元左右,我觉得养牛是最好的致富之路。”旁边的另一合伙人马建吉告诉记者,“以前,我一直在外面打工,不但活重,而且居无定所,自己就努力的挣钱,想早日回家搞养殖致富奔小康。2010年在县上养殖政策的支持和我们的努力下厂子就很快建起来了,当年实现利润7万多元,按照我们家的情况,我一下子就走上了致富路。”
采访中,他们拿出厂里为牛建立的登记册,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头牛的购进、卖出时间,他们还告诉记者自2010年投产以来已出栏牛1200多头,纯收入80多万元,现存栏牛近100头。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这给我们增添了信心。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加大租赁土地力度,进一步扩大牧草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肉牛出栏数,力争总收入突破100万元。”杨俊林信心满满地说。
“众乡邻看到我们养牛发了家,也纷纷跑到我们这里取经,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教他们,致富不能忘了众乡亲嘛,在我们的带动下,我们村养殖业发展的非常快,几乎家家有牛羊,家家也尝到了养牛的甜头。”养牛场另一负责人石少祥告诉记者。
近年来,张家川号召农民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并将其列为全县三大富民产业之一,县上鼓励扶持了一大批像杨俊林和他的好友一样通过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的带头人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张家川大地上涌现。
畜牧养殖业已成为引领张家川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至目前,全县牛存栏12.82万头,羊存栏12.84万只,养殖规模户13553户,养殖专业村85个,养殖场87个,养殖小区22个,合作社2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