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迅速在全县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县新闻中心开设“学习十八大、开创新业绩”局长访谈栏目,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寻找工作差距,理清发展思路,促进全县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学深研透十八大精神 努力开创发改工作新局面
——访张家川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马云洲

记 者:马局长,县发展和改革局是县政府经济综合部门和项目主管单位。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之后,您有哪些体会?同时,您认为十八大将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那些发展机遇?
马云洲: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体来说,十八大报告是一个高屋建瓴、思想深刻的报告,是一个立意高远、内容丰富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发展和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和中心,从十六大以来的“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意义深远。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倍增”、“两个同步”、“两个提高”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国家必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十八大报告在讲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时,曾六次提到,要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倾斜力度。同时,中央对2013年的经济工作做了总定调,主要体现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扩大内需消费投资双管齐下、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等几个方面,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我县作为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县必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享受到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
二是投资机遇。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投资发展机遇。特别是把民生问题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领域指明了投资发展方向。同时,报告首次提出“四化”同步的观点,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这表明中央把稳增长、扩内需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中央又一次扩大内需、刺激增长的重大机遇。国家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教育卫生、民生等各个方面的投资导向十分明显。这是我们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记 者:您认为,我县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
马云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千方百计争项目,凝心聚力促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同心同德构和谐,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但由于自然、区位、历史等原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产业效益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等方面。总体上看,我县仍处在一个夯实基础、破解瓶颈、突出特色、培育优势、积蓄后劲、赶超发展的阶段。
记 者:您刚才谈到,十八大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请您谈一谈2013年将如何把握这些机遇,促进发展改革工作。
马云洲: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围绕县域发展战略和方略,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效能风暴行动为抓手,以60周年县庆和“两个共同”示范县为平台,以争取投资、扩大内需为主要任务,上下一心,振奋精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实现“四个”新作为——
一是力争在自身建设上有新作为。自十一月中旬以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了十八大报告精神。在学习中,我们把学习十八大精神与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二次八届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发展改革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发改部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与当前正在开展的效能风暴行动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实现了“三个统一”:把发改系统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把职工干事创业的意志统一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把谋发展、促发展的行动统一到了各项工作任务中。
二是力争在宏观经济调控上有新作为。作为县政府经济综合部门,发展和改革局既是“参谋部”,又是“作战部”。我们将充分发挥经济协调服务这一职能作用,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方针,密切关注十八大以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全力抓好国民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为县委、县政府研究重大经济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力争在项目工作上有新作为。项目既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更是引擎和动力。有项目,才有投资,才有财源,才有就业,才有民生。一切发展都必须以项目为起点,靠项目去推动,靠项目去实现。一是在项目储备争取方面,我局将继续发挥项目牵头抓总作用,把抢抓机遇争项目作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举措,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扶47条、省扶16条、市扶20条、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全省“3341”项目工程等七大机遇,借助60周年县庆这个平台,结合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围绕我县的县情特征和资源禀赋,有针对性的征集、筛选、编制、论证、储备一批有利于争取国家投入和汇聚社会资金投入的大项目、好项目,并着力抓好立项、可研、初设、环评、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和项目谋划工作,力争组织各项目单位每月至少向上汇报衔接一次项目工作,努力形成千方百计抓机遇、争先恐后上项目、全力以赴促发展的生动局面。二是在项目监管方面,全面落实好县级领导包抓项目和重点建设工程责任制、项目稽查检查评比等六项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成熟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管理”的工作要求,坚持实行“一月一督查、两月一评比、一季一追究”制度,使项目建设有序、规范、稳步推进,确保在全面完成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基础上,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8%以上,总量达到43亿元。
四是力争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新作为。要紧扣改革脉搏,立足我县实际,全面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改革,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