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金 整村推进 连片开发 共奔小康
---张家川六项措施强力推进扶贫开发进程

张家川县抢抓自治县60周年县庆,省、市支持加快全县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全省“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良好机遇,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扶贫政策落实,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实施投入性扶贫,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扩大有效投入,大力改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渠子梁、刘堡梁安全饮水等一批水利骨干项目,解决了11个乡镇95村8.2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整治力度,全县梯田化率达到76.4%。完成了37条160公里通乡油路、160条366公里通达公路、166条225公里通畅工程,积极实施小巷道硬化和农田道路建设工程。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

实施产业化扶贫,特色产业培育显著。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解决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规划并实施了“三区三园五带”建设工程,马铃薯、中药材、大麻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1年底,畜牧产值达1.96亿元,人均牧业收入760元。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先进县”称号,“张家川红花牛”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品牌通过农业部评审。伊味思系列清真产品和建明清真调味品等民族特色优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特色产业带动下,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开发式扶贫,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加大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对贫困农户的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形成了“伊香拉面师”、“伊香烹饪师”、“伊民电焊工”等特色劳务品牌,清真餐饮服务业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劳务收入逐年增加。积极联系,妥善组织,跨省安置受灾群众498户2138人。
围绕保民生扶贫,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与改善农村民生结合起来,以解决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问题为重点,坚持兴办关系民生的惠民实事,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发展的更多成果惠及于贫困群众。
凝聚社会力扶贫,全民参与氛围浓厚。不断加强对社会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以天津市为主的东西对口帮扶,以国家煤炭地质总局为主的中央国家机关定点帮扶,以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单位)为主的定点帮扶,以社会各界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主的爱心帮扶,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格局。
帮联村户真扶贫,四级互动加快进程。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全县255个行政村为重点,省市县乡2800余名干部联系10897户特困户示范户、重点户,构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育强清真餐饮服务业、牛羊规模养殖业和皮毛加工贩运业这三大富民产业,捐款捐物达100余万元,开展各类培训10万余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