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遐熙,回族,1921年3月生于上海。1938年上海省立公费中学毕业后,即到陕甘宁边区从事抗日救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根据新的形势,中共甘肃工委决定在张家川回族聚居区开展党的工作,建立党组织。同年12月,沈遐熙受中共陇东地委委派到张家川开展工作。他深入了解张家川民俗民情、阶级关系和民族宗教等社会状况,适应环境,开展工作。他还广泛接触宗教界上层人士,并利用各种机会,适时宣传革命道理,尤其是党的主张和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发展党的秘密组织和群众组织力量。到1949年7月,共发展党员529人,建立党支部52个,为迎接解放、筹建政权创造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1948年,沈遐熙任中共清水县工委书记(当时张家川地区归辖清水县)。1949年7月28日,在沈遐熙的组织领导下,在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的协助下,成立了陇东南第一个新政权——阎家店区人民政府,沈遐熙任区长,7月29日,张家川得以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沈遐熙于1955年任甘肃省临夏专区专员、临夏回族自治州州长,1965年任甘肃省计委副主任、省地质局副局长、代局长;1978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1982年后,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代主任、会长、顾问等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2003年9月,沈遐熙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沈遐熙同志在甘肃陇东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为争取民族解放英勇奋斗的历程中,有“五个第一”:组建了陇东南地区党的第一个秘密支部;组建了陇东南第一个党工委;建立了陇东南地区第一个新政权——阎家店区人民政府;创造了中共党史上第一个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小儿锦”传递信息情报的先例;培养发展少数民族党员数量多,在发展的529名党员中,70%是少数民族党员,为陕甘宁青新民族地区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输送一批民族干部。
沈遐熙作为张家川地区秘密党组织的创建者,为张家川带来了革命火种,为张家川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陈展大纲,沈遐熙革命纪念馆分为前言、序厅和四个展厅,以陇东南工委革命斗争为依据,以沈遐熙同志革命活动经历为引线,以图片、影像、雕像、沙盘、图文解说、遗存实景等形式展示了张家川地区以沈遐熙为代表的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革命斗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