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 奋力赶超
——龙山镇经济社会强力追赶式发展
2011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十一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加大市场建设与管理,强化创新社会管理,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有力的推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追赶发展。

官泉村新建文化广场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产业有了新提升
2011年,龙山镇按照“三区三园五带”规划,按照“川区抓蔬菜,半山抓玉米,浅山抓洋芋,高山抓牧草”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农业工作取得新突破。完成双垄沟播玉米9000亩。其中,以郑家、榆树两村为中心,连片规模种植面积4000亩,涉及9个村,1920户8963人,户均播种面积达到2.1亩。种植地膜小麦1240亩,为来年群众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镇上通过与信用社多次协调贷款30万元,农户自筹50万元建成冬暖棚8座,预计每个棚预计纯收入1.5万元,年纯收入60万元。引导鼓励韩川村村民张亚荣等三户农民投资65万元在本村建成高标准养羊小区一处,存栏量将达到2000余只,年出栏量达到4000只以上,年获纯利润120万元以上。

已开通的西韩公路
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011年硬化村道26.3公里,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为了解决龙山镇交通拥堵的压力,规划设计打通龙山镇西街小学至环城路为主街道,与中城北路平行,并在街道两边投资修建二层商铺,进一步繁荣市场,调整龙山市场布局,盘活龙山西街市场资源,缓解北街市场压力,发展龙山经济。打通西沟大桥至韩川村公路,缓解西部乡镇三县(秦安、清水、庄浪)四乡镇(龙山、大阳、马关、梁山)的交通压力。项目总设计长1630米。宽10米,涉及拆迁农户13户,面积600平方米。涉及征地23.5亩。目前镇上已邀请交通局技术人员完成规划工作,工程已开始启动。硬化官泉村戏场3348平方米。马黑曼整村搬迁规划宅院30座,已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了基础工程。全年向农村低保户共发放低保资金630多万元。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11768人,缴费人数8251人,参保率达到54.34%,收缴保费1002900元,今年社保新扩面2446人。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种粮补贴14万元、良种补贴20万元、农资综合直补95.7万元,总计129.7万元。充分发挥镇劳务站等就业平台的作用,年内共组织两次400多人参加的劳动就业培训,20多人参加了县人社局所举办的劳务输出现场招聘会,有4人现场与香港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实现就业。启动了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龙山镇综合文化站占地面积1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06平方米,工程总投资70余万元,该工程与2011年4月动工,在2012年5月底竣工,并将交付使用;全镇已建成北河、榆树、连柯、树坡4个新农村文化大院,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
划行归市,市场体系建设与市场管理迈上新台阶
龙山镇自古以来是商贾重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通八达,连接周边诸多乡镇,辐射近20万人口。为此,龙山镇不断完善八大专业市场建设和管理,市场体系建设与市场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积极争取项目,完善龙山干鲜果蔬菜市场(永兴农贸市场),规划搬迁木材市场及粮食市场,目前永兴农贸市场改扩建项目已申报正在审批当中;采取划行归市,保障了交通要道的畅通与安全,使市场面貌大为改观。

马黑曼新农村示范点
规划先行,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2011年3月24日县四大组织就龙山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为龙山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会后,龙山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委会议,准确领会调研精神,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龙山镇按照中国皮毛之乡,陇上商贸重镇,张家川县商贸中心的发展定位,本着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完成了龙山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设计。

今年即将完工的镇文化站
强化社会管理,和谐社会再出新成效
龙山镇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从源头着手,认真开展排查、调解、帮教、禁毒、严打、反邪教等工作,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创造了安定、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共摸排各种矛盾纠纷201起,其中重大疑难纠纷7起,均已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调解成功率达100%。组建了20支由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组成的法制宣传队伍,负责收集、汇总、报送治安信息开展法制、综治宣传教育。构建治安防范网络。全镇成立治安巡逻队伍20支,114人,坚持在重大节假日上街(路)巡逻。起到较好防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