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课堂”巧搭党员“富脑”平台
——张家川县拓宽广大党员干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侧记

“党课培训开到了村里,时间也不长,不用到县上和乡上去培训就能学到不少东西,如这次就了解到好多党的惠农政策,还有换届的纪律要求,而且形式多样,直观易懂。”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乡王安村党员干部逢人就说村活动室党课教育培训的好处。
去年以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在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的同时,灵活开设“七大课堂”,拓宽党员干部培训渠道,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

依托乡党校,开办“理论课堂”。 张家川县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分期分批举办各类培训班,对乡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等进行集中培训。2011年以来,乡级党校共举办各类讲座20期,培训乡村干部、党员骨干等1000多人次。
以村集体活动室为主阵地,开设“固定课堂”。张家川县聘请党校、科技、农林牧等相关单位的党员理论骨干担任辅导教师,选派政策理论知识丰富的村党员干部,确定辅导内容,以村为单位集中办班授课,开展技术培训。龙山镇党委联合张家川县连丰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西部果农协会组织6名党员干部在连柯村开展果树栽培与管理的培训,围绕果树生产形势、果树生产存在的问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林果业如何发展等内容培训农民500多名。至目前,全县聘请果树专家举办果树修剪培训班6期、养殖种植新技术培训班8期、巡回宣讲20多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

聘请技术人员,开办“田间课堂”。 张家川县结合农时变化,各乡镇适时组织县农业、林业、畜牧、卫生、科技等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进村,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作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和实地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全县258个村行政村都成立了帮扶队,专门选派有一技之长的党员与贫困党员群众结成1帮1、2帮1的对子,开展“富手拉贫手”活动。通过结对帮扶,全县已有895名贫困党员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木河、刘堡、胡川、恭门等乡镇开展双垄沟播全膜玉米种植、反季节蔬菜种植、冬暖棚建设、畜牧养殖、饲草配方、沼气能源的利用等实用技术培训,500余名党员在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指导156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440多户,培训农民3200多人次。
组建宣讲团,开设“流动课堂”。张家川县利用穆斯林聚礼日,在清真寺对信教群众进行政策法规、爱国主义、精神文明、卫生健康等知识教育。同时深入到村组院落和人口密集处巡回宣传教育。通过流动宣传,使政策法规、科学文化和伊斯兰教义三者有机结合,为村级党组织开展“三联三引三助”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建立种养基地,开办“示范课堂”。 张家川县按照“建立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原则,建立种植、养殖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和示范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观摩学习。目前,全县建立苹果、瓜菜、苗木、养殖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42个,到示范基地接受培训的党员干部群众达1.2万人次。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到家庭院落,开设“家庭课堂”。 张家川县组织党员深入到农户家庭中,通过与农民面对面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实地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认真分析,给予解决。张川镇继续开展“结对帮带、联系帮扶”活动,组织230名党员结成帮扶对子113个,结成帮带困难群众115户,筹集帮扶资金9.2万元,落实帮扶项目82个,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协调解决矛盾175件。闫家乡采取领导蹲点,分管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农村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挖沼气池43眼,党员干部出工出力完成闫家村巷道硬化工程总长3965米,1145平方米.

利用远程教育,开办“网络课堂”。 张家川县 利用远程教育站点作为培训基地,下载课件资源,组织党员干部教会农民上网的基本知识和查询市场信息的技能,为农民了解农业信息和增长科技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继续开展“千名农村党员学上网”活动,重点对村干部、农民党员和缺乏致富技能的群众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了党员群众的自学能力。目前,全县已有473名村干部和1500余名党员群众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收看理论讲座、农村政策法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文化卫生、致富经验等视频节目,增强了教育培训的效果。今年以来,乡、村两级开展党员远程教育145场(次),受教育党员干部群众达1.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