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迎来充满新希望的“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盘点去年期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经济社会所取得的新业绩基础上,张家川描绘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新蓝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8.1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11913万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3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735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2元。
以争取重大政策和项目为支撑,努力在增强县域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去年以来,全县谋划的一大批大项目、民生项目、生产性项目今春将相继开工建设,县委、县政府将今年确定为全县的“项目建设年”。全县上下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主动争项目,想法设法引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集中精力建项目,在全县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以重大政策和项目的落实增强县域发展能力。一要把学透、用活、争取政策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责任。要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各项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吃透、用足、用活政策,全力争取省、市出台更加有利于全县加快发展的更多优惠政策,主动与省、市相关部门衔接,力争省委、省政府尽早出台将全县列入享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同等扶持政策范围的具体意见。各部门要加强与省、市对口部门的联系,确保已有政策的落实,并多方争取新的优惠政策,以政策的大落实,促进全县的大发展,推动全县发展能力的大提升。二要把千方百计争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支撑。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按照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项目布局,发挥民族县和省财政直管县的优势,积极争取农村基础建设、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力争新上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确保当年争取国家无偿投资3.2亿元以上。要抢抓国家在交通运输建设投资政策上坚持适度超前、保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规模和速度、在资金上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的政策机遇,重点抓好静宁—天水高速公路(张家川段)、莲花—张家川二级公路、106条农村通畅工程等交通项目的争取。充分发挥全县自古处在关陇要道的战略地位和目前为关中—天水第二通道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国防战备公路项目。要围绕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沼气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的争取实施工作。重点要抓好富川水库、后川河堤防、平安梁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等119个项目争取工作。要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论证争取东硖、石硖水库水源地保护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库区安保技防、库区上游水源地涵养、库区全流域环境综合治理3个子项目。争取三北四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韦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山综合治理、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要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加大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社保、民政等项目的争取工作。三要把整合资源建好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大思路谋划、大手笔布局、大力度整合的思维方式,紧紧围绕特色优势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整合资金,破解瓶颈,增强后劲,全面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严格项目工作程序,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责任人、一套办法、一抓到底,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各部门、各乡镇要站在全县发展的角度,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强力整合、加强监督,共同促进项目建设工作,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要把做好征地拆迁和项目前期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的两大关键,超前谋划,扎实工作,确保天平铁路、庄天二级路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县上确定的各项重大工程顺利建设。四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抓手。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姿态主动参与区域经济的竞争、合作与分工,主动承接东部产业的战略转移,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主动发挥天水—平凉重要连接点的作用,主动加强与世界穆斯林国家的友好往来,主动与国内大型企业和央企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智慧的眼光、更加敏捷的思维,围绕全县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有的放矢地实施“引大引强入张”工程,力争使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在招大商、招好商上实现历史性突破,使招商引资成为助推全县经济发展、增强县域发展能力的强大动力。

以“三区三园五带”建设为抓手,努力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按照“抢抓机遇强基础、扶持龙头兴产业、多措并举促增收、统筹规划活市场、倾心尽力惠民生”的思路,以“三区三园五带”建设为抓手,用好县财政3000万专项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扶持主导产业,努力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以西部山区农业综合治理示范区为重点,全面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耕地梯田化、饮水安全化、农路网络化、沟梁林带化、城乡清洁化、耕作机械化”的六化目标,强力推动西部六乡镇300平方公里农业综合治理。全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以渠子梁、连五梁、梁山梁为重点,全面完成4万亩梯田任务和20平方公里流域综合治理;以石硖水库上游和西部沟壑梁峁为重点,规划实施好500万株林带建设;启动实施赵安、大麻、牛曲河3村涵养林建设;积极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实施渠子梁农村安全饮水扩建工程,解决大阳、胡川、张川、龙山4乡镇28个行政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马鹿河中小河流域治理堤防工程,启动平安梁安全饮水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好农田道路建设工程,用好县财政投入的1000万元,完成2000公里农田道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000口“一池三改”沼气建设任务。大力开展好水源地污染治理和城乡卫生清洁工程,实现城乡清洁化目标;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工程等十大农机工程,在西部建立两个万亩农机耕作综合示范点,使西部乡镇率先实现耕作机械化。二是以西部川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以石硖灌区的川王、龙山、大阳为主,加快西部川区2万亩农田的综合开发。增加投入,强化科技,县财政投入300万元并整合扶贫资金,在全县建成塑料大棚3200栋1600亩,日光温室50栋50亩。大力促进张川、木河、胡川等乡镇蔬菜业的发展,使全县蔬菜大棚达到8280栋,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6.13万亩。三是以畜牧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高标准完成畜牧产业示范园的论证规划工作,尽快启动一期建设工程,为全县畜牧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县财政投资360万元,强力实施基础母畜繁育、饲草料建设、疫病防控、集中育肥加工“四大工程”,完成饲草种植10万亩,青贮饲草5万吨,新建养殖小区8个,养殖场7个,新增养殖户300户,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125万头(匹、只),力争使“张家川红花牛”品牌获得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尽快制定关中驴养殖规划,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给农民提供养殖基金,大力发展关中驴养殖,为扩大阿胶生产规模补充原料。四是以“五带”建设为重点,切实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以苹果、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大麻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县财政投入340万元,强力推进“五带”建设。以南山梁万亩苹果基地为重点,在龙山、大阳建立1万亩苹果带;依托旱作农业项目,完成11万亩玉米双垄沟播种植任务,大力推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依托马铃薯脱毒扩繁项目,以中东部五乡镇为重点,在全县种植马铃薯9.l万亩;以中东部的张棉等林缘区乡镇为重点,推广种植独活等中药材1万亩;以马鹿、闫家两乡镇的川道村为重点,建立1万亩大麻种植带。五是以扶贫开发和劳务输出为重点,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依托扶贫片带开发项目,整合扶贫资金,通过种、养、加等扶贫开发项目,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劳务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民族特色优势,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做大做强“伊香拉面师”、“伊民电焊工”、“伊香烹饪师”等特色劳务品牌,不断巩固和扩大劳务基地,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水平。年内实现输转劳务人员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5亿元以上。六是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探索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为民造福的民生工程。重点抓好农村巷道硬化、河堤治理、桥涵水渠修建、村容美化、文化广场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公益工程。县财政配套1000万元,硬化80个以上村组道路,确保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顺利推进,大力改善农村面貌。七是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制度和机制,着力加强各项资金项目的全程跟踪落实督查机制,靠实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大力推进以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以三大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为平台,努力在工商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资源及民族特色优势,突出重点,破解瓶颈,强化投入,优化服务,努力在工商经济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一要强化投入,加强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做好东部工业园区规划论证工作,启动建设东部工业园区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河堤治理工程。实施后川河河堤治理工程,扩大中部工业园区面积,启动第二批排水、道路建设工程。尽快启动西部皮毛贸易加工园区论证规划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意见精神,组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力争将全县三大工业园区建成市级示范园区。二要突出重点,确保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建设。以“双五”工程为重点,加强领导,优化服务,多方协调,全程保障,全力促进风力发电、50万吨铁铜精选、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明胶和阿胶生产等五大工业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建设,积极论证洽谈煤电、煤化工、清真食品加工、皮毛加工、金属铸造加工五大项目。着力打造好恭门城乡一体化工业走廊。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张家川皮毛加工集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造提升皮毛加工业,大力开发民族用品、劳保产品及出口创汇产品。大力实施“引大扶强”工程,积极引进国内行业大型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全县现有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开发利用县内资源,逐步把伊味思清真食品、建明调味品、中药饮片加工、皮毛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高度重视县域各种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有效整合已探明资源,切实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发展壮大县域工业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三要统筹规划,全面启动三大物流园区及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积极论证规划张川、龙山、恭门镇大型物流园区项目,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划行归市工作,繁荣商贸流通。积极开展汽车、家电下乡活动,促进农村消费增长。深入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完成县城综合商贸城改扩建、张川镇和龙山镇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完成恭门、龙山、马鹿商贸综合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现代商务、餐饮服务、通信等服务业,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积极协调衔接,争取使全县的清真食品早日通过马来西亚官方清真食品认证,为全县清真食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四要体现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紧紧围绕把全县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旅游区”的定位,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扩大知名度,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经营和服务水平。突出特色,主动融入,积极与关中旅游相对接,打响以关山云凤风景名胜区为主的草原生态旅游、以宣化岗拱北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以马家塬战国古墓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五要创新机制,着力提升财政金融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水平。加强财政改革,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大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贴息机制,为符合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各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担保服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充分利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平台,尽最大力量解决城乡群众创业资金不足问题。要尽快成立投资担保公司、农村信用担保公司、探索建立适合全县特点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平台和资金互助社等,进一步拓宽全县融资渠道,搞活金融,助推全县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