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武威>>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考察回访记·武威(图)
(2019/8/23 6:50:32)  来源:甘肃日报  打印本页

深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考察回访记·武威

八步沙林场三代治沙人。

富民小学的孩子在打篮球。

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一家。

八步沙林场三代治沙人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

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 本版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吕宝林 伏润之

“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

“总书记来了!”

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威市古浪县富民新村考察调研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子。这个由古浪县南部山区8个乡镇困难群众易地搬迁“组建”的村庄瞬间沸腾了。

富民新村今年5月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乡村一体化办公。张敬岚是中心的工作人员,她说一扭头的工夫,总书记就站在了面前,“感觉特别兴奋,兴奋得都说不出话来。”

张敬岚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之情便溢于言表。她说:“总书记问我们主要办什么业务,我一口气回答了很多:办理养老保险,提供务工信息,技能培训等事项申请,还有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咨询……长长地说了一大串,生怕漏了什么。”

就在记者采访时,服务中心几位工作人员还纷纷在向家人发微信、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今天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陈多俏告诉记者,总书记很关心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情况,还拿起桌子上的《2019年企业招聘信息汇编》一页一页翻看。“总书记看得很仔细,他问我们的招聘信息为什么很多都在天津,”陈多俏说,“我回答:天津是我们的对口帮扶市,所以很多岗位来自天津。”

虽然距离见到总书记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但马淑芳的心情依旧难以平静。她说,总书记问了很多问题,都是跟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比如农村患大病的人多不多,医疗费用高不高,有没有辍学的孩子,有几间卫生室,有没有全科医生等等。当得知村里的孩子都上了学,有6个卫生室,每个卫生室都有全科医生时,“总书记满意地点了点头”。

张敬岚说:“我们的工作岗位这么普通,习总书记都能来看望我们、鼓励我们,这是我想不到的。”她表示,一定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让总书记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努力办好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与服务中心一条村道之隔的是富民小学。今年暑期,古浪县针对留守儿童假期教育问题,在全县开办了800多个留守儿童暑期兴趣班,让孩子快乐成长,让家长安心务工。

校长董胜业为记者几乎是还原了总书记在学校考察时的情景,因为在他的脑海里,习近平总书记到学校来的每一个画面都清晰可见——

总书记首先来到音乐兴趣班。当时15名孩子正在学习弹奏《小燕子》。见到总书记,孩子们都热情地问习爷爷好。

总书记亲切地回答,孩子们好。他问孩子们喜不喜欢兴趣班。

孩子们齐声回答:喜欢。

总书记又问大家,每天上学要花多长时间。

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答:五分钟,十分钟……

总书记很关心孩子们在校就餐问题,询问营养早餐都供应什么、每天多少钱。

董胜业回答说,每个孩子每天4元钱,每周一、三、五供应牛奶、鸡蛋和馒头,二、四供应清汤牛肉和馒头,“总书记听后叮嘱说,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吃到营养餐。”

“总书记在我们班待了十分钟,但我们感觉就一瞬间。”音乐教师冯春梅和王亚卉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冯春梅说:“总书记到学校来,是对教育工作者最大的鼓舞,我们一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让孩子们茁壮成长。”

今年12岁的韩慧,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小燕子》是她最拿手的曲子……今天见到习爷爷是她这个暑假最珍贵的收获,“以前在电视上见过习爷爷,觉得他特别高大,这次见了觉得习爷爷特别和蔼。”

看见总书记来了,正在训练的足球兴趣班的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向习爷爷问好。看着孩子们一张张黝黑快乐的小脸,习近平高兴地说,体育要从娃娃抓起,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如果像这样偏远地区的小朋友也经常踢足球,足球运动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足球就一定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董胜业说:“我们会牢牢记住总书记的话,努力把教育办好,让老百姓放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要奋斗着把日子过得更好”

8月21日下午,富民新村的村民们仍沉浸在幸福之中,大家三五成群,交流分享着总书记到村里的每一个细节,说过的每一句话语。

村民李应川的家,人来人往,门庭若市。

“总书记刚一离开,屋里屋外就挤满了人!”61岁的李应川说,大家都想知道总书记到他家里看了些啥、说了些啥,“都想沾沾我们的喜气和福气。”

李应川的家原来在横梁乡横梁村。他说,在横梁时,家里住的是十几年的土坯房,地都是山地、旱地,靠天吃饭。全家有7亩多地,每年种点小麦、洋芋、豌豆,基本上就是收点口粮。要想有钱花,就得外出打工。李应川24岁开始挖煤,一挖就是20多年。直到年龄大了、挖不动了,才到新疆哈密、呼图壁等地打工、种葡萄,这一种又是6年多。

后来听说家乡有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8年,李应川全家就从新疆回到了家乡,搬进了富民新村。李应川说,现在条件好得很,娃娃出门就能上学,道路平整了,交通四通八达,村里还修了文化广场,设了卫生室、配了村医,自来水接到家里了,家里有了水冲厕所……

走进李应川的家,里里外外干干净净。院子里一小块菜地,瓜秧上结着两个西瓜;西红柿也挂了果,红绿各半,十分诱人;菜地边上几株格桑花,粉红色的花朵,格外抢眼。

李应川说,总书记走进院子,看到院子里的西瓜、西红柿很高兴。随后,他走进厨房,揭开锅盖,询问我们平日吃饭、吃水的情况。“当时锅里像往常一样蒸了些洋芋、南瓜、玉米,是准备中午吃的。”李应川说,他告诉总书记,以前要到山下河里用驴驮水,现在拧开龙头就有水。“我当时随手就把龙头拧开了,总书记用手接水看了看,说很清澈。”

走进屋里,总书记坐下来和我们拉家常,详细询问就业、收入、看病、孩子上学等方面还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家人就坐在他旁边。”李应川说,全家人既激动又有些紧张,他拿了一张横梁村老房子的照片给总书记看,说现在政策好,大家都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都高兴得很,“总书记说,你们高兴我们也高兴。”

记者问李应川下一步的打算,李应川的儿子李建宝抢着说:“我们要奋斗着把日子过得更好!”

“忘不掉共产党带给老百姓的好处”

“总书记好!”“脱贫不忘总书记!”……

富民新村的群众涌上街道,热情的呼喊此起彼伏,简单的话语汇聚在一起,表达着见到总书记的激动之情。

今年80岁的韩学忠老人,不但见到了总书记,还和总书记握了手。他自豪地说:“我是一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韩学忠原本住在横梁乡横梁村,2018年3月搬迁到富民新村。“老家是旱地,住的土房子,穷了半辈子。搬下来后,住着砖瓦房,走着水泥路。虽然年纪大了,但我感到很幸福,浑身都是劲。我是老党员,忘不掉共产党带给百姓的好处。”

在韩学忠身边,是83岁的老党员刘兴元。“我以前在黄羊川镇的山上住,种着17亩旱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搬下来,每个月低保、养老金一样都不少,我们看病方便了,娃娃们念书也近了,日子能不好吗?!”老人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古浪县境内干旱缺水、地貌地形复杂,山、川、沙各占三分之一,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高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增收难等问题非常突出。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古浪县在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下,谋划实施了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12个移民新村和绿洲小城镇,搬迁南部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群众15351户62412人,使贫困群众由偏远山村直接搬入了新型城镇化社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一定要守好这片绿洲”

“总书记走上沙山,询问植物的名字,询问长了多少年了。”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说,他把身边的植物一一介绍给总书记:围着水堰的是红柳,才栽下两年;高的是柠条,有10年了;柠条下的是苦豆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满沙地里直挺挺立着的是大蓟,开花的时候,一片一片的红,很好看;最大的那棵树是榆树,已经长了40年,是八步沙的标志。

郭万刚说他给总书记汇报六老汉治沙的故事,讲三代人的坚守,“总书记听得很认真,弯腰抓一把沙子,查看沙粒的大小、含水的情况,称赞我们在沙漠里坚持造林几十年不容易,说我们是当代愚公、时代模范。”

郭万刚说他没想到总书记把治沙的事看得那么重,把他们看得那么高,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说,我们第一代人治沙,是没办法的办法,治也得治,不治也得治。“那时候没有其他收入来源,都指着一点地吃饭呢,如果地让沙漠占了,就得饿肚子。”就是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六老汉”毅然决然地走进沙窝,开始压沙造林。三代人、几十年坚持下来,“现在风沙小多了,环境好多了,尤其2010年以后,大风的次数少了、级别低了,降雨量也多了,真正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转变。”

最让郭万刚感动的是,总书记看望了正在铺草方格的林场职工,“他跟我们每一个人都亲切握手,非常平易近人。”郭万刚说,总书记仔细询问铺草方格的成本、铺设的宽度,随后拿起一把开沟犁开沟,和我们一起铺草方格压沙……

“总书记那么忙,还能到我们这个沙窝窝里来,和我们一起治沙,我们真的非常感动,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和鞭策!”郭万刚说,总书记还询问林场有几个大学生、下一步的打算,要求我们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郭万刚表示:“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传承好‘六老汉’的治沙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尽最大努力,多栽树、多治沙、治好沙。”

2015年,八步沙林场又承包了马黄塘沙区15.7万亩的治沙任务,“这是我们的第三次出征。”郭万刚说,第一次第一代“六老汉”用了20年,堵住了八步沙的风口子;第二次第二代人从2000年起,开始挺进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到今天,马黄塘已经完成治沙面积7万亩,剩下的几万亩计划3年内完成。

“古浪县风沙线长达130多公里,沙漠面积达到240多万亩,我们这些年才治理了21.7万亩,仍然任重道远。”郭万刚说,林场现在有3个大学生。年轻人年轻有为,朝气蓬勃,脑子灵活,他们通过蚂蚁森林项目,调动网民参与治沙,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治沙,去年实现工程治沙2万亩;还有梭梭嫁接肉苁茸,以前梭梭栽下去3年以后才能嫁接,现在年轻人采用新技术,下种、嫁接一次性就完成了,既省工还能早两年见效益。

“今后治沙要朝着年轻化、机械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靠年轻人治沙、靠文化治沙、靠科学治沙,相信我们的路会越来越宽,治沙速度会越来越快,治沙效果会越来越好。”

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贺中强和石银山难掩激动的心情,他们告诉记者,“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我们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我们一定要守好这片绿洲。”

摄影相关图片
清水青皮核桃开始大量销售(图) 秦腔公演《出汤邑》掠影(图) 天水在线“蔬菜宝宝”(图) 天水在线是这样报道“武山菜博会 第28届中国西交会在固原开幕(图) 武山“浆福”酸菜大量上市 武山“金豆角”托起贫困群众致富 武山豆角,高原夏菜,天然好菜(图 我最喜欢吃的蔬菜就是武山豆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