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是寒冬时节,走进四门镇松树村,丝毫感觉不到荒凉和冷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多彩的乡村美景:宽阔平坦的水泥硬化路、整洁明亮的农家院落、图文并茂的文化宣传牌、精神抖擞言笑晏晏的村民群众……处处彰显着脱贫攻坚带来的沧桑巨变。

松树村,地处四门镇东南山区,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辖1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全村一半以上人口为贫困人口,田地大多是陡坡地,村民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一直被贫困束缚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通信靠吼,交通靠走;房屋破旧不堪,村里脏乱差。”这是松树村群众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在这短短几年里,这个贫困村实现了华丽蜕变。如今,宽阔平整的通村硬化路,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

一个偏远小山村如何完成这样的蜕变?朴实的村民给出了答案:我们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一靠党的好政策,二靠祖先留下的青山绿水,三靠村里有一个好班子。

近年来,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松树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创新脱贫攻坚方法举措,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松树村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52.47%降至现在的2.55%,累计脱贫195户919人。

党建引领 凝聚脱贫之力。松树村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以“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载体,强基础、兴产业、补短板、惠民生,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形成了党员跟着支部走,党员带着群众干的良好局面,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基础先行 夯实脱贫之基。针对出行不便的“老大难”问题,硬化(砂化)通自然村道路16.8公里、村内巷道3.1万平方米,实施危房改造178户,安装太阳能路灯52盏。自然村村内巷道硬化、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C、D级危房全部消除。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改造危旧墙体500米。建设600平方米广场1处,安装运动器材6件,方便了村民休闲娱乐。

产业为重 把稳脱贫之舵。围绕产业脱贫治本之策,松树村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了以豆角、中药材、花椒、畜牧养殖等多元化发展模式。种植正茬架豆820亩,亩均产值4500元,年产值达367万元,贫困群众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建成花椒园500亩,中药材1000亩。成立了2家企业,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政策到位 强化脱贫保障。松树村始终把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之一,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全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贫困群众参合率100%,贫困群众参保率100%,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