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武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更是一方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热土。武山是中国共产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27年2月,邑人王廷杰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共产党员柴宗孔在武山开展地下活动,于1936年9月建立了天水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一中共武山刘坪支部。从1935年9月至1936年10月,中央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途经武山,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张国焘、周恩来等在武山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先后建立了中共山丹区委、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和山丹、鸳鸯区苏维埃政府等组织,开展了扩红、筹粮、剿匪、反霸斗争。近日,武山县信息中心联合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党史办推出【红色记忆】系列报道,集中展示红军长征途经武山的艰辛历程,重现永垂不朽的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为建党95周年献礼,敬请关注。
红军长征之陕甘支队在武山

红军长征途径武山路线图

《關于冬季以前一、二、四方面軍行動方針的意見》全文
1936年8月30日,党中央发布了《關于冬季以前一、二、四方面軍行動方針的意見》,原文提到:“九至十一月的具體部署:四方面軍佔領臨潭、岷縣、漳縣、渭源、武山、通渭地區,盡可能取得岷、武、通三域。但岷州(縣)如無辦法奪取,則用少數兵力監視之。”《意见》调整了原定的作战方针,决定9-11月间以一方面军主力占领海原、靖远、固原及其南北地区,策应二、四方面军作战;四方面军占领临潭、岷县、漳县、渭源、武山、通渭地区,二方面军速向陕甘交界出动,占领凤县、宝鸡、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发展甘南作为战略根据地之一”,以达到“逼蒋抗日”、“准备冬季打通苏联”等目的。

民国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全国各界在《救亡情报》刊发救亡宣言

全苏大会奖励给湘赣边区“堅強奮鬥”锦旗内容
1935年9月23日,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向天水东北方向前进。行军途中,各部队传达了哈达铺团以上干部会议精神,全体指战员精神振奋。当日晚,部队在岷县闾井镇一带宿营,并派一支部队东进,佯攻天水,以调动敌人向该地区集中,敌人果然信以为真。负责国民党渭河封锁线的王钧错误判断为红军要攻打天水,威逼西安,遂将主力迅速集结于天水一线,武山、漳县之间敌方防守兵力空虚。24日清晨,陕甘支队从闾井镇出发,突然改变行动路线,改向西北方向前进。沿岷县红崖、漳县黄家河、韩家川一线,于当夜赶到漳县新寺。

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红军长征途经鸳鸯镇费家山毛主席居住旧居

毛主席在费孝忠家住宿时使用过的针线盒

毛主席在费孝忠家住宿时使用过的烟丝盒
1935年9月25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陕甘支队,从漳县新寺镇过龙川河进入武山县境内,沿途经过包家柯寨、苗庄、杨坪、王家门、付家门一带,到鸳鸯镇丁家门宿营。26日凌晨,红军经鸳鸯镇,击退从武山、漳县赶来的守敌之后,部队分三路突破渭河封锁线:左路红军沿渭河上游而进,右路红军分别佯攻陇西、武山县城,掩护中路主力红军上北山,宿营于费家山、水家沟一带。当晚,毛泽东在费家山费孝忠家中住宿一夜。

2002年武山县人民政府在红一方面军强渡渭河旧址修建纪念碑

费家山村的杨万清,帮助红军运送筹集的粮食到榜罗,回来时红军给他90元钱作为酬谢
27日,红军离开费家山、水家沟一带,翻越盘龙山和祁家岘梁,经榆盘庙儿沟、下堡村,次日进入通渭县榜罗镇。随即,中共中央在通渭县榜罗镇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即榜罗会议,会议根据新的情况,彻底改变了俄界会议上做出的在接近苏联的地区创建根据地的既定方针,在哈达铺会议提出“到陕北去”的基础上,正式作出: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的决策。(红军长征强渡渭河纪念馆 韦晨灿)

红军在武山活动期间遗留的军号

红军遗留在武山的灯盏

红军长征期间遗留在武山的月牙刀

红军遗留在武山的瓷盘

长征途中红军使用过的火盆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纪录片《长征·故事》在鸳鸯镇费家山毛泽东长征途经武山居住旧居的拍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