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11日是第十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武山县博物馆紧密围绕这一主题,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与社会各界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11日上午9时许,在博物馆前的渭北文体中心广场,来自武山县职业学校的180名旋鼓手,上演了精彩纷呈的表演,鼓队旋转开阔,连绵不断,进出有序,开合自如,先后上演了“龙摆尾”、 “马分鬃”、“凤点头”、“旋蜗牛”、“绕八字”等阵型,鼓队通过激烈的角逐和酣畅淋漓的表演,展示了独具武山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山旋鼓舞风采,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为全县群众送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武山旋鼓舞是根植于武山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是武山先民们在长期的农牧生活和民间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乐、祭祀活动为主要载体,含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元素的民间传统舞蹈。武山旋鼓舞舞姿优美,动作舞步粗犷彪悍,给人以高亢激荡、豪迈奔放的感觉,它如万马奔腾,又似雄鹰翱翔,铮铮鼓声,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引人入胜,成为武山乃至全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在遗产日当天武山博物馆举办了武山剪纸艺术专题展,在专题展厅展出了刘吉平、杜国玺、赵润海等民间剪纸艺人和县职校文化艺术系学生的100余副精品剪纸,这些剪纸主题思想突出,种类繁多,从珍禽异兽、古今人物、山水树木,应有尽有、异彩纷呈。个人风格鲜明,这次展出的作品,寓意深刻而美好,题材广泛,品种丰富,既有对家乡传统写意剪纸的继承发展,也有对南方现代剪纸艺术的吸收,既有大量简约玲珑的小品,也有许多复杂壮观的巨幅大作。

武山剪纸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在武山大地上久传不衰,源于她质朴、率真、热情、浓烈的艺术特点和丰富、饱满、深邃、广阔的文化内涵,在一代又一代艺人的探索和凝炼中,形成了武山剪纸自己的特色,不仅构成了地域民俗文化的一道景观,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更是研究当地农耕社会历史、文化、思想、习俗、审美的活化石,受到世人的格外青睐。
武山博物馆通过以上活动进一步加大对武山旋鼓舞、书画、剪纸艺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宣传,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武山旋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切实增强大家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把以武山旋鼓舞为代表的全县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裴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