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雄雄是武山县滩歌镇樊庄村贫困户,现为滩歌初中七年级学生。4月6日,当武山县关工委负责人把1000元资助金送到他手中时,他激动地说“感谢关工委多年来对我的帮助,我一定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的期望,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儿子不幸去世,儿媳出走,只剩下我和两个孙子相依为命。共产党就是好,这些钱对我们贫困户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刚刚拿到救助金的四门镇尧儿村60多岁的兰应全老人感激地说。
.......
这一幕幕只是武山县关工组织助力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武山县各级关工委把服务农村、助力精准扶贫作为工作重点,广泛排查摸底,积极开展以“六失”(失足、失管、失学、失能、失业、失亲)和残疾特困青少年为主体的关爱帮扶活动,全力发挥关工委的职能作用,为整县脱贫作出了应有贡献。

建组织,强队伍,聚力精准扶贫。武山县各级关工委狠抓关工组织建设,实现了农村关工组织全覆盖,乡村两级积极动员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老教师、老支书等老年人参加关工组织,充实关工队伍。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建立关工组织320个,1600多名“五老”和老年人参与关工委工作,成为基层关工组织助力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

搭平台,促活动,提供智力支撑。各级关工委主动向贫困家庭和“六失”青少年等弱势群体宣传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和党的惠民富民政策,让他们自觉融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县关工委开设了家庭教育讲堂,受教育家长达1300多人次。各乡镇关工委普遍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争做文明小公民”活动,3.2万名农村青少年参与。村级关工组织开办职业技能培训45期,培训农民1470多人次。

引资源,聚人气,增强关爱合力。武山县关工委积极争取中国关工委项目资金26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53所贫困村学校4.3万名学生的营养用餐和卫生保健问题;组建了“关心下一代爱心协会”,募集善款近70万元,为154名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8万多元。农村460多名“五老”主动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爷爷”“爱心奶奶”,结对帮扶1100多名留守儿童。

创经验,树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沿安乡关工委首创了全县第一个“爱心协会”,对74名特困青少年和新考录的特困大学生给予帮助。离休干部裴建新在家乡慎公中学自费创建了“建新奖学金”,11年来累计捐款22万元,资助贫困优秀学生1000多人次。(记者关招宏 通讯员康忠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