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年来,武山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3341”项目工程为总抓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了鼓舞民心士气,坚定发展信心,为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营造浓厚的氛围,从即日起,县信息中心推出“2015·精彩回眸”系列报道,全面深入展示我县一年来的工作成效。
双联铺就小康路 帮扶扶出新生活
——武山县2015年双联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5年,武山县双联工作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双联行动大会以及省委王书记关于双联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要领,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突出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点,抓好与扶贫攻坚、基层党建、机制创新、作风转变四个结合,落实六项任务,促进了双联各项工作常态化运行、纵深式推进。截止年底,省市县乡四级联村单位共帮办各类实事1017件,帮扶各类资金9394.16万元,其中现金7638.79万元,实物折价1754.88万元。

——围绕贯彻省市县双联行动会议精神,明确工作任务,提高了双联行动的指导性。精心组织收听收看了今年全省双联行动大会,我县共设分会场28个,集中收听收看点474个,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及群众5.4万人(次)收听收看了大会实况。把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特别是省委王三运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今年双联工作开局重点,先后召开了县委常委会议、中心组学习会、全委扩大会、全县工作会议,并专题召开了武山县双联行动及扶贫攻坚大会,全面深入的传达学习了省市双联大会精神,安排部署了今年我县双联行动目标任务,使会议精神落实到了实处。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双联大会精神纵深推进双联行动开展的意见》、《武山县2015年双联行动要点》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双联工作目标任务。

——围绕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工作,集中力量攻坚,提高了双联行动的针对性。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特别是省委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重要讲话精神和“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精心研究制定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合力攻坚,集中突破,把更强的帮扶力量、更多的建设项目、更多的发展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使两项行动互促互进。将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找准两大行动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加大资源和力量整合力度,按照“2016年消除贫困”的总目标,紧盯今年7110户3.16万名贫困户脱贫要求,与扶贫办紧密配合,将帮扶内容逐项分解到村,措施落实到户,责任靠实到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在帮扶力量、资金项目、培训资源等方面实现融合联动,做到年度脱贫有“责任状”,重点任务有“时间表”,确保今年脱贫任务全面完成。协助省市联村单位,对我县70多个由乡镇联系的贫困村,按照省上要求,调整为省市联村单位帮扶。并对30名在职县四大组织及掌握公共资源的22个县直联村单位,新增联系贫困村,重点加强到了今年计划脱贫的58个贫困村,将帮扶内容分解到村,措施落实到户,责任靠实到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在帮扶力量、资金项目、培训资源等方面实现了融合联动。

——围绕贫困村帮扶队整合,增强帮扶力量,提高了双联行动的实效性。及时整合、规范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各联村单位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帮扶队长、双联干部、选配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驻村干部、农业科技特派员任队员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并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使全县156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各联村单位积极组织联户干部开展轮流驻村工作,每期选派1名干部驻村干部,每期驻村时间不少于3个月,依次类推,真正使驻村干部下沉到村、帮扶到户,确保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锻炼,成效在一线体现,力争实现双联帮联工作长流水、不断线。同时,把双联行动作为加快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双联行动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以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将原来在非贫困村任职的挂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及时调整到贫困村任职,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支持深化改革各项措施,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此外,全县15个乡镇均设立了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合一的工作站,合署办公,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帮扶工作的合力。

——围绕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发展后劲,提高了双联行动的持续性。协调各级联村单位继续争取项目,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实施利用国开行贷款开展通村道路和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建成13乡镇通村水泥路44条180公里,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9处,解决10乡镇109个行政村和38所学校饮水安全问题,实现通行政村水泥路和农村饮水安全两个全覆盖。抓好连片扶贫开发,实施了沿安仁峪、温泉田河、桦林天局等8乡镇11村406户易地扶贫搬迁和15个整村推进项目,75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6个地质灾害治理、4村土地整理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面2万亩,新修优质梯田3.5万亩,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天定高速公路、洛礼二级公路、武漳公路沿线为重点,启动了15村村容村貌改善、48村巷道硬化,在每乡镇建成1个环境整治示范村,精心打造“三线四片两带”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大力开展“一池两改三化”,集中整治乡村脏乱差、垃圾围村等问题,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了双联行动的惠民性。深入开展了“培育产业促增收”活动,大力实施每个乡镇培育一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形成一个致富产业、每个贫困家庭找到一条致富门路的“三个一”工程,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首位产业,着力抓好“一园一区四片两带”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建设,全面建成武山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大力实施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大棚改造提升工程,加快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围绕蔬菜、畜牧、旱作农业、劳务四大产业,结合联系村实际,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蔬菜主导,多业并举”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今年,全县大力实施林果富民工程,新建优质果园2.23万亩。积极发展旱作农业,种植全膜玉米13.11万亩、马铃薯21.2万亩、豆类4.5万亩、发展中药材3.5万亩。大力扶持发展畜牧业,新建规模养殖场15个。加快发展劳务产业,输转劳务10.66万人,创收16.3亿元。针对贫困户技术欠缺、资金不足、信息不灵的问题,组织帮联单位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指导,协调落实贷款,提供信息服务。围绕全县做强蔬菜首位产业,培育果品主导产业,壮大多元富民产业的要求,依托县财政专项列支扶持和新增3亿元双联惠农贷款扶持资金,引导群众持之以恒地走产业增收道路,鼓励联村单位和干部在融资服务、科技服务、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提高了双联行动的科学性。组织344个行政村的村组织书记,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3天的村组织书记的抓好农村工作培训班,为切实发挥好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号召各级联村单位积极出钱出力,帮建高质量、上档次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的政治中心、培训中心、文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干部“逢提必下”和“双向评议”考核评价机制,把双联行动作为锻炼和培养任用干部的重要平台,选派153名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和年轻优秀的后备干部到联系村挂职锻炼,帮助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帮助发展特色产业,搞好与联系村的沟通、协调,做好社会管理及信访维稳工作。

——围绕锤炼干部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双联行动的主动性。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三严三实”要求、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双联行动“三个防止”、“八个不准”等工作纪律情况,认真开展了双联行动百日集中活动。共举办法律政策宣传、劳务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4期1670人次,进行现场指导165次,及时调处群众因财产、地界、婚姻、赡养、劳资、邻里等引起的纠纷170余件,帮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个,解决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所需的各类证照办理难题32件,协调解决融资贷款425万元。启动了“抗旱保春耕、助农促增收”活动。针对年初我县干旱少雨雪,农作物受旱严重实际,县上下拨资金抗旱资金100万元,适时组织各级联村单位开展了“抗旱保春耕、助农促增收”活动,对全县六大万亩灌区和12条千亩灌区渠道进行了清淤,对提灌、机井等灌溉设施进行了检修。清淤灌渠23条19.3公里,组织春灌8万亩,储备各类作物种子8.7万公斤,化肥30万多吨,农膜80多吨,投放拖拉机260台,微耕机900多台,覆膜机170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县春耕生产需要,为促进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构筑保障救助“安全网”,拓宽了双联行动了广泛性。及时下发《关于在双联行动中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工作的通知》,各乡镇都认真组织开展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情况的全面排查,对城乡“三无”人员和空巢老人进行走访了解,重点排查家庭情况、困难程度、精神和身体状况等情况;对孤儿、有记录的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回访评估,重点排查辍学、家庭生活困难、监护人缺失、残障等情况。同时,各乡镇都以村为单位分别建档立卡,建立台账,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和思想情绪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开展了“察民情送温暖”活动。春节前后,192个县乡两级联村单位深入联系村、户,对特困户、五保户、受灾户、“三老人员”、复转军人困难户进行了重点慰问,累计捐款实物合计102.3万元,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六一前夕,各联村单位深入学校,看望慰问了困难家庭学生,送去了书包、文体用品等折价56.2万元。

——围绕机制制度建设,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了双联行动的创新性。认真总结推广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中的好做法和好机制,不断放大北顺等双联示范村的辐射带动效应,初步打造了“一线三片”双联行动示范片带。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强化金融资金支撑,今年,各级金融机构共发放各类双联惠农贷、小额妇女贷款等涉农贷款6.5亿元,破解了农村发展资金瓶颈制约。建立完善落实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统筹推进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上下联动机制、贫困村和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和轮流驻村制度等制度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促发展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双联行动的多元综合效应。按照“抓亮点、带全县、促发展”的思路,全力推进2个省级示范村、7个市级示范村率先实现小康,加快50个县级示范村建设进程,进一步形成“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面发展”的工作合力与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