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武山县城关镇刘湾村返乡致富能人赵小平的扶贫之路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路宽了,村里的农产品能出门了,心里也敞亮了,这都得感谢小平。”城关镇刘湾村村民孟红平说起赵小平对村里的贡献,赞不绝口。
上海东化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平是城关镇刘湾村的返乡致富能人,在全省上下精准扶贫如火如荼开展的大环境下,他义不容辞地扛起了刘湾村巷道拓宽改造工程这面大旗。

刘湾村位于武山县城东南4公里处,全村121户528人,贫困户77户317人,是城关镇建档立卡的13个贫困村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村内巷道狭窄,尤其遇上雨雪天气,道路湿滑难行,群众出行十分不便。
2015年7月,在外打拼二十余年的赵小平回到刘湾村为母亲奔丧,行惯了大城市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家乡泥泞难行的泥水路让他心酸,心中决定要为家乡父老修一条宽敞的道路。
赵小平主动找到村干部,提出要为乡亲捐资修路。不到2天时间,赵小平就和驻村干部、村干部一起走遍了刘湾村的2个自然村,走访群众,汇集民智,完成了路线设计。

8月上旬,承载着乡亲们修路求发展的迫切愿望,赵小平出资15万元启动实施了刘湾村巷道拓宽改造工程,对宽约2米、总长约1公里的巷道进行加宽。
得知赵小平捐资修路的消息后,乡亲们纷纷找到他,表示愿意投工投劳,和他一起为村上修路出力。修路占地拆院墙,直接关系群众利益,也是易引发矛盾纠纷的热点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占用村民孟旺全家的院墙,平常需要三番五次反复做工作协调解决的事情,由于被赵小平回馈乡里的奉献精神所打动,孟旺全自行拆除了院墙,并主动和大家一起投工参与修路。
该工程均宽4.2米,累计投工投劳975个,折资约8万余元,先后占拆11户群众院墙200余米,折资约5万余元。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该工程已顺利完工正常投入使用。

巷道改造前后对比
“我是一个漂泊在外的刘湾村人,我做不成惊天动地的壮举、惊世骇俗的伟业,我能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为乡亲们修一条路,以报答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情。”身在异乡,赵小平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家乡的人和事,心中的故乡情结始终未改。
赵小平深知,脱贫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帮助乡亲脱贫致富,修路只是第一步,我愿意做家乡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尽自己所能,为家乡父老多办一些实事、好事。”赵小平说。
赵小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传统道德,传递着回馈乡里的善美之情。对赵小平来说,“致富不忘乡里,这才刚刚起步。”

巷道改造前后对比
